遺失物是指他人遺失的動產。也就是說,丟失的財產不是無主財產,也不是所有權人(法定占有人)遺棄或者因他人侵權而丟失的財產,而是所有權人不小心丟失的動產。遺失物能否成為善意取得制度的客體,取決于遺失物的存在狀態是否具有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以及法律特別是物權法是否有禁止性規定。中間人的權利:
<1。報銷費用的要求。拾得人可以要求返還為保管遺失財產而支付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應當在拾得遺失物時向拾得人支付約定的報酬。三。留置權。拾得人部分支付拾得人和保管部門為保管遺失物支付的必要費用,或者承諾向拾得人支付報酬的,拾得人和保管部門可以行使留置權。因拾得人惡意侵占遺失物,賠償或獎勵的請求權將喪失。中間人的義務:
1。發現人有義務報告遺失的財產。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保全部門。保全部門指導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遺失物。如果不知道,應及時發出通知。遺失物在寄存或者認領前,拾得人有義務妥善保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遺失物毀損的,拾得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有權保管遺失的財產?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有權利保管遺失的財產?應該是義務而不是權利。沒有義務。因為他們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所以沒有相應的義務。
例如,如果你讓一個10歲的孩子管理財產,他就沒有能力這樣做。
2。造成損失的,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是的。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應當自行賠償。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由監護人賠償。以一個10歲的孩子為例。他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但不能損害他人的財產。財產損失,自然需要賠償,自己也不能賠償,由父母賠償
發現遺失物應當返還的,依照《物權法》的規定
發現遺失物應當返還是處理遺失物的原則,遺失物立法應當對此作出規定。例如,《德國民法典》第965條規定:(1)發現和占有遺失物的人應立即通知遺失物的人或所有人或有權領取遺失物的其他人。(2) 拾得人不認識有權領取財產的人或者不知道有權領取財產的人在哪里的,應當立即將遺失的財產和可能與確定有權領取財產的人有關的重要情況報告主管機關。失物價值不超過10分的,不需要報告。第967條規定了交付義務:拾得人有權利和義務根據主管機關的命令將遺失物或拍賣所得交付主管機關。《瑞士民法典》第720條規定,發現遺失物的人應當通知失主。失主不明的,應當將失物送交派出所或者采取適當措施查找。(2) 如果遺失物的價值明顯超過10法郎,發現人有義務將遺失物交給警察局。
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規定,埋藏物、隱匿物的所有權人不明的,歸國家所有。對上繳的單位和個人,收受單位應當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失物、漂流物、流浪動物被發現的,應當返還失主,所發生的費用由失主報銷。《鐵路旅客運輸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旅客遺失的物品應當返還貨主。旅客下車后,應當制作旅客運輸記錄,注明貨物名稱和交站件數。如果無法確定,則應將列車移交至終點站。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803條規定,應當告知遺失物的所有人。
如果你不知道主人或主人的位置不明,應該向警察局或自治機關透露或報告。報告時,應交給業主保管。第804條規定,遺失物被發現后,失主在一定期限內不認領的,拾得人應當向派出所或者自治機關報告并交存。
以上是小編給你的解釋:“什么是失物,拾得人有什么權利。”。我們知道丟失的財產可以索賠,這是法律允許的。但是,拾得失物時,拾得人負責拾得失物。因此,在此期間將發生各種費用。此時,中間人有權要求賠償。欲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前往律霸進行專業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加盟合同欺詐 合同可撤銷
2021-02-13申請對工傷認定的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
2021-03-12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納稅
2020-12-06公司注冊資金認繳時間是多久
2021-02-12著作權商標權同時主張怎么判
2020-12-16交通肇事沒有責任認定書能索賠嗎
2021-01-25犯強奸罪的學刑法上構成什么罪
2021-02-09什么叫做離婚自由
2021-01-1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2020-12-19離婚集資房怎么分,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2-27技術開發合同要約定有效期限嗎
2020-12-31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已登記的地役權轉移登記的情形
2021-01-15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人身保險合同中止后可以繼續嗎
2021-03-12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保了車上(貨物)責任險后,貨物掉落導致他人受損是否因該賠償?
2021-01-10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1-03-25保險合同沒簽字生效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