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所得稅會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應納稅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2)所得稅費用的確定(3)所得稅費用和應納稅所得額的會計處理。從這些內容來看,所得稅會計就是對所得稅事項的會計處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所得稅會計是財務會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與財務會計相對立的一門學科。其原因是:(1)財務會計的對象是能夠用貨幣計量的經濟事項,當然也包括所得稅事項;(2)財務會計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計量,所得稅會計不偏離這個基礎(3)所得稅的地位等同于資產、負債和權益的地位。既然人們把資產會計、負債會計和權益會計看作是財務會計的一部分,為什么所得稅會計不是財務會計的一部分呢
當然,我們否認所得稅會計是一門獨立于財務會計的學科,第二,關于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的關系,主張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相分離的同志認為,由于稅法和會計準則的目標不同,兩者之間必然存在差異,因此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之間必然存在差異。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1)在我國會計目標的定位上,分裂主義者認為我國會計目標是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觀、公正的決策信息。由于稅法是以納稅為目的的,如果會計準則與稅法相一致,必然會影響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因此,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必須將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分開。對于分離主義者的這一觀點,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1.只有將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分開,才能解決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問題嗎?傳統的財務會計以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影響會計信息相關性的主要原因來自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計量。權責發生制確認的現金流量是一種概念性現金流量,與實際現金流量不一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種與傳統財務會計并行的新的現金流量會計應運而生。歷史成本計量提供的會計信息只反映過去的情況,而與決策者最相關的會計信息應反映當前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種與傳統會計并行的價格變動會計應運而生。因此,要解決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必須依靠現金流量會計和價格變動會計。現金流量會計和價格變動會計尚處于探索階段,為什么不能容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利潤對信息相關性的損害
將我們的會計目標定位為提供客觀、公正的決策信息是不現實的。一方面,我國會計在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以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現金流量會計和價格變動會計沒有被納入議事日程。前面的分析表明,僅僅依靠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計量無法提供真實的決策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從我國的現狀來看,決策者并不依賴會計信息進行決策。所謂決策相關性,只是會計專家的單戀。會計信息只有兩種功能。一是體現物業管理責任;二是滿足稅收需求。如果不納稅,不體現管理責任,很多企業就會取消會計工作。許多繳納固定稅的個體企業就是這樣。由于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計量不能解決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問題,而我國會計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管理責任和滿足納稅需要,將會計目標定位為提供客觀、公允的會計信息是錯誤的。我們認為,正確的選擇應該是體現物業管理的責任,為納稅提供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會計利潤和應納稅利潤應該統一起來。(2)會計利潤和應納稅利潤的分離不是國際慣例。我國會計要與國際接軌,必然要走分業經營之路。事實上,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的分離只在英美法系國家流行,而在大陸法系國家并不流行。在英美法系國家,會計準則主要是由非政府專業組織從會計理論和實務的角度制定的。稅法是由政府制定的。會計準則不是法律,因此不附屬于法律。在大陸法系國家,會計準則已成為法律。政府要求稅務會計程序和方法應當與企業編制會計報表所采用的會計程序和方法相一致。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應當統一既然大陸法系的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是一致的,為什么要照搬英美法系的模式呢?事實上,我國會計準則也被視為法律,這與大陸法系國家的情況更為相似。如果要與國際慣例接軌,也更類似于大陸法系國家的做法,即應納稅所得額與會計利潤一致(3)在清理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額后,在某些具體項目的處理上,對稅法規定不得列支的項目,不能在營業外支出中列支,必須在留存收益中列支。這類項目包括:非法經營罰款和沒收財產損失;各種稅費的滯納金和罰款;非公益性救濟捐贈;各項贊助費用(2)超出稅法規定標準的支出,發生時可按標準內支出處理,但年末必須將超出標準的部分轉入留存收益。在這種情況下,項目是:超出稅法規定的公益性救濟支出;超標準應稅工資;超標準業務招待費;超標準利息支出經過這兩種調整后,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保持一致第三,關于我國金融體制改革(1)金融體制必須分離。理論界在主張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分離的同時,也主張廢除財務制度。其原因是:會計利潤受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規范,應稅利潤受稅法的規范,金融體制已經失去了作用,應當予以廢除。我們認為,這種觀點不符合中國國情。從會計制度或會計準則的角度,解決了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問題。具體支出項目和支出標準無法明確。從我國的現狀來看,如果取消財務制度,會計利潤的計算將失去基礎。那么,我們能否將具體支出項目和支出標準的要求放在具體會計準則上?我們認為,即使是具體的會計準則也只能大膽,不可能解決成本費用的具體支出項目和支出標準。因此,在會計制度或會計準則之外,有必要對成本費用的支出項目和標準作出具體規定,從稅法的角度來看,只有財政制度才能完成,其支出項目和費用標準可以在實施細則中規定。現在的問題是,既然我們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中作出了這一規定,為什么稅法要有一個新的開始?因此,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財務制度是連接會計規范和稅法的橋梁,不應廢除;(2)財務制度必須改革,論證了財務制度存在的必要性,這并不意味著現有的金融體系沒有弊端。相反,我們認為,現有的金融體系必須找到自己的位置,避免與其他監管角色重復。因此,必須進行改革。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沒有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只是指出了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1)金融體制改革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是否為之前債務承擔責任
2021-03-16被質押的動產能夠善意取得嗎
2020-11-23制毒的犯罪分子會全部被判處死刑嗎
2020-12-19申請商標無效律師費用多少錢
2021-01-29擔保合同有不安抗辯權嗎
2020-12-27死緩在哪里服刑
2020-11-26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離婚時房屋拆遷怎么處理
2020-12-06駁回先予執行復議申請通知書還是裁定書
2021-01-27三方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2021-01-16公司股東欺詐轉讓股權如何起訴
2021-03-26公司高管是否有法定競業限制
2021-02-15勞動者如何單方請求解除競業限制
2021-03-15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購房保險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16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保險理賠修理費可以申請保全嗎
2021-03-25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具有約束力——山城區法院判決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