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勞動爭議勞動爭議案定性申請仲裁時效先裁后審
一、關于勞動爭議范圍的界定及定性問題我國目前處理勞動爭議的直接法律依據有二個,其一是《勞動法》;其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除此之外,還有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依照上述法律,《條例》、《意見》及《解釋》的規定,我國現階段各種勞動爭議處理機構受理勞動爭議的范圍有:①我國境內的企業及個體經濟組織與職工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②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本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的職工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具體包括下列幾種爭議:①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②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后發生的糾紛;③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目前在司法和實踐中勞動爭議范圍的界定和準確定性主要涉及以下問題:1.雙重勞動關系產生的糾紛如何定性。我國目前大量存在雙重勞動關系,即一個勞動者具有雙重職工身份和享有兩個勞動關系。雙重勞動關系或表現為兩個勞動關系都是法定的,或表現為一個是法定勞動關系,另一個卻是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司法實踐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糾紛,無法確定誰是承擔責任的用工單位。如隱性就業的職工由于與新的用工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該用工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提供勞動條件和待遇,導致下崗職工不能享受應有的權利,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原單位和新單位都推諉責任,使勞動爭議的處理難以順利進行。而現行勞動爭議處理相關法律、規定對雙重勞動關系發生的糾紛解決并未作明確規定。筆者以為,對此可以借鑒和推廣實務界的辦案經驗,即下崗職工隱性就業未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當其與新的用人單位發生爭議時,應當按雇傭勞務關系對待,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可不予受理,即直接由法院進行處理;而當其與原單位因勞動權利義務相關問題產生的糾紛則屬于勞動爭議,按勞動爭議處理程序進行處理;離退休人員退出工作崗位后發揮余熱再就業,雖然他與原單位已沒有勞動關系,但是由于其正在享受國家的養老保險待遇,故新的用人單位無須為他繳納社會保險金,因此發生爭議也應按雇傭關系處理,該種類型案件也不屬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范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離婚債務糾紛如何處理
2021-02-02合同動產交付怎么履行
2021-02-22學生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2021-03-23縱容他人犯罪怎么處罰
2020-12-24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30企業改制后是否需要建立新賬
2021-01-06字體二次創作算侵權嗎
2021-01-28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集體土地拆遷賠償標準
2021-01-21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人壽保險公司的責任是什么,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0-12-13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保險公司提存的保險保障基金是多少
2021-03-22自家車輛相碰三責險不賠償——三責險賠付范圍分析
2020-12-04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投保人有什么保證義務
2021-02-03劃撥土地轉讓手續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