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認定標準: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市場經濟秩序和公私財產所有權。
(2)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即可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單位。
(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且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立案標準: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
(2)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數額在5萬元至20萬元以上的。
量刑標準:
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罪處罰。
罪與非罪:
(1)劃清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界線:民事欺詐行為的當事人采取欺騙方法,旨在使相對人產生錯誤認識,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為,其實質是謀利;而合同詐騙罪雖然客觀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但罪犯本人沒有承擔約定民事義務的誠意,而是只想使對方履行那個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的“單方義務”,直接非法占有對方財物。
(2)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的界限:
①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
②行為人是否采取了欺騙手段。
③行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行為。
④行為人在違約后有無承擔責任的表現。
法律依據:
一、《刑法》條文
第二百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伙和入股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醫療過失行為的特殊性
2020-12-21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行政處罰法立案后多長時間處理
2021-03-16法院保全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未取得產權的集資房離婚怎么分
2020-11-20找車拉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9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交警判肇事司機負次要責任 法院判保險公司賠十萬三者險
2021-01-07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投保單與保險單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3種植土地轉讓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24門面房拆遷補償與住宅一樣嗎有什么區別
2021-01-13在拆遷中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有什么要求
2021-02-15政府拆遷與商業拆遷有什么差別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