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合同欺詐行為
一、偽造合同
欺詐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偽造合同主體、偽造合同內容等手法,憑空捏造或者虛構合同,騙取他人的財物。可以是偽造合同,直接套取他人財物;也可以是先偽造一份合同,并用此合同引誘他人與之簽訂合同,騙取財物。
二、貨物引誘
欺詐方利用一些單位或個人急需某種緊缺或暢銷商品的心理,謊稱能提供諸如鋼材、汽車、鋁錠、彩電之類的緊俏商品,簽訂虛假的購銷合同,騙取對方的定金或預付款。這種打法使欺詐方偽裝成供貨方當事人實施的。
三、盜用、假冒名義
盜用、假冒名義可以是假冒知名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理人、業務負責人,利用偽造的證明文體與對方簽訂合同;盜用他人蓋好合同專用章的合同紙、介紹信、合同占用章,冒充該公司與他人訂立合同;用他人已經作廢或者遺失的合同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冒充該公司的業務人員與他人訂立合同;擅自刻制他人印章,冒充他人,打著別人的招牌與人簽訂合同。
四、虛構主體
欺詐方偽造營業執照,虛構企業名稱、資金、經營范圍等,采用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未經依法登記注冊的單位與他人訂立合同,騙取他人財物。
五、謊稱專利技術引誘
欺詐方虛構能帶來高額利潤的專利、高新技術,打著包技術、包設備、包培訓、包回收、包利潤的幌子,引誘對方簽訂合同,連續騙取對方的轉讓費、培訓費、設備費。
六、虛假廣告、信息引誘
欺詐方先發布虛假廣告和信息,引誘他人與之簽訂合同,騙取對方的中介費、立項費等財物。
七、虛構擔保
欺詐人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引誘他人與之簽訂合同、履行合同,進而騙取對方的財物。
八、抵債詐騙
欺詐人先與對方簽訂合同,想方設法讓對方先履行,待對方交付貨物后,聲稱自己無力支付貨款,愿以產品抵貨款。對方被逼無奈,只好接受欺詐人的條件。此時欺詐人便以劣質產品抵貨款,使對方蒙受損失。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講解的合同欺詐行為的相關知識,合同是簽訂協議當事人雙方保障自身權益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訂立合同時,我們要仔細閱讀合同內容。如果你遇到的情況較為復雜,可以在本網站進行法律咨詢,我們有專業的律師為你提供在線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結婚的地方在哪里
2021-02-24共同債務人和連帶債務人的區別
2021-03-05執行董事和監事權力哪個大
2020-12-06經理約談說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30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代位繼承的定義
2021-02-13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員工的試用期工資是多少
2020-11-10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19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2021-02-18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什么是絕對免賠額
2020-12-20事故保險理賠的流程有哪些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