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根本違約可以拒絕履行嗎
當對方屬于根本違約,那么意味著對方根本不可能履行合同,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行使法定解除權解除合同,并且拒絕履行合同。
根本違約的情形
(一)遲延履行場合的根本違約
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但如果合同對履行期有明確的約定,而且履行期之約定在合同中顯然處于重要地位時,則遲延履行通常會構成根本違約。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
(二)履行不能場合的根本違約
依大陸法系傳統見解,履行不能得分為原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當事人是否有可歸責性而分別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債務不履行責任。在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的場合,具有可歸責性的當事人要承擔履行不能之責任,又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的整個目的落空,這種違約行為無疑應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自得解除合同。
(三)不完全履行場合的根本違約
在不完全履行場合,通常債務人已履行給付義務,只不過是由于履行義務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隨義務的不履行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種場合通常是通過賠償損失的方式解決:如果因違反附隨義務而造成擴大的損害,即造成了債權人人身或其他財產(固有利益)的損害,則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此時能否作為根本違約則是一個問題。筆者以為檢驗的標準仍然要看是否因此而使債權人的合同目的落空,無法簡單地一概而論;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
(四)先期違約場合的根本違約
在先期違約場合,如債務人已先期明確表示屆時不履行合同,此時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來,以其拒絕履行作為根本違約,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如果債務人沒有明示拒絕履行,但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惡化而致履行不可期待,此時的合同目的也就無法期待能夠實現,自然也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當事人有一方根本違約時另外一方是可以選擇拒絕履行合同甚至是終止合同的,建議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當事人可以選擇協商或者調解的方式處理問題也可以選擇咨詢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公司做了三年被辭退如何賠償
2021-01-04涉外婚姻形式要件的沖突類型具體是怎樣的
2021-01-17非訴執行案件法院管轄異議怎么辦
2021-03-26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倉儲合同倉單能不能質押
2021-01-26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勞動爭議案件舉證指引最詳細
2020-11-15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被保險人違反保證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0-11-28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保險公司采用哪些方法評估賠款準備金
2021-03-21車輛原因導致司機死亡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22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