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死亡殘疾賠償金標準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二、法律依據
1、在我國關于死亡賠償金的性質上歷來存在爭議, 即使在《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侵害生命權的賠償范圍中,也未涉及死亡賠償金。立法中正式出現死亡補償的概念是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七條賠償范圍的規定中,后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二條、《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七條、《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四條對死亡賠償金作了規定。在這些規定中,在死亡賠償金的性質上也是不同的,除《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外,實際上其他的規范所采納的是“扶養喪失說”。
2、值得注意的是,法發〔1992〕16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第四條規定“死亡賠償范圍和計算公式”,其中收入損失是指根據死者生前的綜合收入水平計算的收入損失。計算公式是:收入損失=(年收入-年個人生活費)×死亡時起至退休的年數 退休收入×10,死者年個人生活費占年收入的25%~30%。采取的是“繼承喪失說”;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所規定的死亡賠償金明確認為是精神損害撫慰金,采取了“扶養喪失說”。但是以“扶養喪失說”解釋我國死亡賠償金制度存在理論上的不足,在司法實務中也出現了困境。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行了司法調整,放棄過去司法解釋對死亡賠償采取“扶養喪失說”的立場,而是以“繼承喪失說”解釋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中的死亡賠償金制度。按照這一新的解釋立場,死亡賠償金的內容是對收入損失的賠償,其性質是財產損害賠償,而不是精神損害賠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解釋》將‘死亡賠償金’的性質確定為收入損失的賠償,而非‘精神損害撫慰金’。”
有關死亡賠償金的具體情況應當結合實際來處理,特別是對于因不同的原因造成死亡的情況下,所需要支付的殘疾賠償金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受害人的親屬還需要結合實際造成的傷害情況,向司法部門或者傷殘等級鑒定部門申請鑒定后作出認定。
車禍死亡賠償金如何計算
醫療事故是否有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車禍死亡賠償金是精神撫慰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干部強行征地合法嗎
2021-01-06在中國黑客犯法嗎
2020-12-25如何獲得商標的商標權
2021-01-23傷殘評定前應準備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19交通違法行為處罰時效多久
2021-02-20老年人的立遺囑權應該如何保護
2020-11-18哪些出軌證據能被法院采納
2020-12-29贍養費的給付標準是多少
2021-03-03指定管轄權不服要怎么辦
2021-02-08人身損害賠償死亡賠償多少
2020-11-12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在商品房交易中,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是有明顯區別的
2020-12-19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房產贈與給侄兒要被上稅嗎
2021-02-15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定期人壽保險是怎么進行理賠的
2021-02-12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概述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