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和隱私權的含義有哪些不同
1、客體不同
隱私與名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名譽,一般說來是指社會對民事主體的品德、才能以及其他綜合素質的綜合評價。名譽的含義除了通常所講的社會綜合評價(即外部名譽)這層含義外,還應包括民事主體對自己的能力、品德以及其他素質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識,即內部名譽,也可稱之為名譽。如對自然人而言,包括 他的素質、能力、品行、信用等以及基于此而產生的自我認識和評價。
2、侵害的方式不同
隱私權的侵害通常表現為將個人隱私事實由秘密變為公開,而名譽權的侵害則基于原來不存在的事實或者受到任意夸張的事實。
3、兩者的權利主體范圍不同
法人等其他民事主體可以享有名譽權,但隱私權的主體僅限于自然人。
二、隱私權的特征與權利
(1)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尤其是企業法人的秘密(實際上即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不具有隱私所具有的有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本質屬性。
(2)隱私權的客體包括個人活動、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
(3)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根據隱私權的特征,就目前國內外學者的通說,隱私權有以下四項權利:
(1)隱私隱瞞權。隱私隱瞞權是指權利主體對于自己的隱私進行隱瞞,不為人所知的權利。
(2)隱私利用權。隱私利用權是指自然人對于自己的隱私權積極利用,以滿足自己精神,物質等方面需要的權利。
(3)隱私維護權。隱私維護權是指隱私權主體對于自己的隱私權所享有是維護其不可侵犯性,在受到非法侵犯時可以尋求公力與私力救濟。
(4)隱私支配權。隱私支配權是指公民對自己的隱私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支配。其隱私,以從事各種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如利用個人的生活情報 資料撰寫自傳、利用自身形象或形體供繪畫或攝影的需要等。對這些活動不能非法予以干涉,但隱私的利用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權利不得濫用。例如利用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制作淫穢物品,即應認定為非法利用隱私,從而構成違法行為。
被侵害一方可以要求這類犯罪人員對自身的損失進行賠償,立即停止相關的侵權行為。相關的當事人在辦理時,還應積極地收集案件的證據,對自身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辦理,我國的辦案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這類違法人員進行相應的處罰。
隱私權相關法律法規
侵犯隱私權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哪些行為會侵犯他人隱私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蓋章和簽字效力一樣嗎
2020-12-31股權托管中心能轉讓股權嗎
2020-11-11駕駛員對交通事故現場怎么處理
2021-01-23交通死亡補償費計算依據
2021-01-23非法雇傭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0-12-04拆遷公司強拆是否構成犯罪
2021-01-21信用卡不小心逾期一次怎么辦
2021-01-24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子女可代位繼承遺產嗎?
2021-03-25房產多次抵押逾期后如何處理
2021-01-26建筑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有效
2021-02-04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人身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規定
2020-11-26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如何防備人壽保險合同中的“陷阱”?
2020-11-22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掛靠車輛該怎樣保險
2020-11-19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方式
2021-02-21意外撞傷自家人,能要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14為什么要為車輛買保險?
2021-02-25開發商的拆遷安置房買賣受不受法律保護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