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損壞名譽權構成要件是什么?
(一)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主要包括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損毀、精神或財產上受到損害。精神損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損害,財產損失則是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上的損失,也成間接損失。這兩種損害,有時同時具備,但更多的時候只具備精神損害。但是,這兩種損害,不論是同時具備,還是只有精神損害,具備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損害的事實。
(二)行為具有違法性。
名譽權是公民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對于公民的名譽權任何人都負有法定上的不作為義務。只有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其侵害行為才具有違法性。《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禁止使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權。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的名譽進行了損害,就是違法行為,而我認為該不法行為只能是積極地作為,不可能也不會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因為公民權的實現,只要求他人不加損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積極協助即可實現。
在客觀上行為人實施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主要有三種:暴力侮辱,指對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脅,而使他人的名譽受到侵害;語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詞對被害人進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當眾出丑。文字侮辱,即通過文字,圖形等對他人進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中,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內在必然聯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譽被侵害,與侵害人的侵害無關,或者侵害人盡管實施了侵害行為,但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名譽上的侵害,則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對于間接地因果關系,一般不予考慮。但是,在名譽侵權行為中,由于侵害名譽權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精神損害,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都是通過無形的、間接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對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一般說來,只要侵權人的行為是違法的,且有過錯,即便是間接損失,也應看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四)行為人有過錯。
法律上詳細的規定損壞名譽權的構成要件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名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為人處事去維護的,某種程度上人們所陳述的事情如果真實存在著的話,就像是新聞工作人員報道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這不構成損壞名譽權。
名譽權糾紛再審申請一定會被受理嗎?
侵犯名譽權到哪里起訴?
名譽權和榮譽權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訴訟離婚中偷拍偷錄的證據有效嗎
2021-03-19申請人如何申報工傷
2020-11-29股權托管中心能轉讓股權嗎
2020-11-11酒后襲警罪會加重量刑嗎
2021-02-092020年最新全國各省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及地址是什么
2021-01-10離婚賠償哪些損失
2021-01-28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合同債權質押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0-12-31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如何限制出境
2021-02-05需要制定公司規章制度嗎
2020-11-25承攬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20定期人壽保險是什么,定期人壽險保如何理賠
2021-03-24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3-01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理財專家支招"低息時代" 五種渠道"規避"利息稅
2020-12-10什么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