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起訴詆毀名譽權應該怎么辦理
被侵權人可以自己起訴,也可委托他人或律師代為訴訟。訴訟中關鍵是要找到適格的被告,并要負舉證責任(損害結果與侵權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且不能超過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 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 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168.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是當事人獲得司法保護的手段。當事人起訴要得到法院的審理,就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
第一,原告要具有合法資格,即原告必須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原告必須是因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自己與他人發生爭議而起訴。
第二,要有明確的具體被告,必須能夠明確指出何人為對方當事人。
第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訴訟請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法院作出某種判決的要求,是原告在訴訟上對被告提出的實體權利的要求,原告還必須提出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及要求法院保護自己權益的理由。
第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并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起訴的案件,應當是人民法院能夠通過行使審判權予以解決的事項。同時,訴訟要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
二、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案件的犯罪者對公民的合法名譽進行詆毀、侮辱、侵害的,我國的司法部門對這類違法人員進行相應的調查。按照這類案件結果的影響進行調查,按照這類案件情況,對這類違法人員進行處罰辦理,確保自身的合法權益進行辦理。
新聞報道侵犯他人名譽權
侵害民法總則烈士名譽權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流程
2021-01-13房產抵押借款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0-12-10醫療事故賠償協議書
2021-02-062020江蘇省鎮江市精神損害賠償標準
2021-03-18輕傷1級能否申請工傷
2021-03-24公司增資步驟是什么
2021-02-02專利權轉讓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22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25勞務用工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6多長時間內民間借貸能訴訟
2021-01-23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1-29什么是爛尾樓?怎樣避免買爛尾樓
2021-02-04通過房產中介買賣房屋有何風險
2021-03-18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保險公司辦理索賠手續的程序具體是怎樣的
2021-03-12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防范誤導新對策
2020-12-19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投保人的權利有哪些,做投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