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犯罪顯現是十分常見的,在公安機關偵破案件后,犯罪人的信息是否需要公開呢,這是一個熱點問題,有人認為犯罪者在刑期過后應當有權利過正常人的生活,而信息公開會對其尋找工作、甚至交際造成阻礙,那么犯罪者信息公開侵犯其名譽權?
一、犯罪者信息公開侵犯其名譽權?
不必要公開每個犯罪人的個人信息,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犯罪分子服刑完畢后就應當享有普通人所應得的權利,假如過度曝光其個人信息,既不利于其融入社會,又可能侵犯其名譽權,又或者再度激起他的犯罪欲。所以我們要給他們能改過的余地和改過后仍能生存的空間。
但這個觀點并不適應于每種類型的犯罪分子,像有些類型的犯罪分子就絕對不能不加以警惕。
二、公開什么樣的犯罪分子的個人信息
公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者信息。
浙江省慈溪市檢察院牽頭法院、公安、司法局,出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依據這個《辦法》,在當地,對符合條件的實施嚴重性侵未成年人行為的犯罪人員,在其刑滿釋放后或者假釋、緩刑期間,通過各單位的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渠道,公開其個人信息,方便公眾隨時查詢。
公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者信息,最大目的在于防范悲劇的再次發生。此項制度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誕生于美國。199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梅根法,強制所有州制定法律,要求性侵犯假釋或刑滿出獄后,必須向警方登記住所,并公布給社區知悉。該項制度已經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推廣,如英國、韓國、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都有各自版本的“梅根法案”,甚至不僅僅限于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人。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性侵兒童者再犯率為各類犯罪之首。我國也有多起性侵兒童案施害者有犯罪前科,此外,犯罪主體多為家庭成員、鄰居、教師等未成年人熟悉的人。這樣的話,如果不對此類信息加以曝光公布,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很可能意識不到潛伏在身邊的危險,進而導致悲劇發生。雖然有觀點認為犯罪分子服刑完畢后就應當享有普通人所應得的權利,假如過度曝光其個人信息,既不利于其融入社會,又可能侵犯其名譽權。但權利總是相對且有邊界的,相對于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性侵未成年人這種極端惡性犯罪者有必要在出獄后繼續承擔包括信息被公開的義務。
未成年人的權利保護,關乎社會的未來。國家和社會有責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以更完善健全的制度約束有性侵未成年人前科的人員,讓未成年人遠離潛伏在身邊的威脅。
故而一般來說公安機關在破案后是不會公開實施犯罪行為的人的信息的,就目前來看,那些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的信息是會被公開的,做出此項規定的目的在于防止性侵未成年人的事件發生,最大限度的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
被拆遷人如何運用信息公開的手段進行維權
信息公開申請書范本該怎么寫?
信息公開條例全文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檢察院申訴程序有什么要求
2020-12-26誰是行政訴訟案的共同訴訟人
2021-03-22行政處罰最短要多長時間
2021-02-27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交通事故中要做哪些司法鑒定?保險可以賠償多少費用?
2020-12-04房屋不動產房貸沒結清怎么辦贈與
2020-11-16買賣合同是否可以對抗贈與合同
2021-03-06領結婚證要財產公證嗎
2021-03-02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哪些情形單位可以扣工資
2020-12-10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保險人過錯導致合同無效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25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離婚后還是原配偶保單的受益人嗎
2021-01-05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意外傷害保險期限是多久
2021-01-03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