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種不同產品質量責任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產品品種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產品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何正確認識這些產品質量糾紛準確適用法律和保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的關鍵所在。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準。(二)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說明的除外;(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該條款對產品質量規定了三項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為不合格產品,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而引起的責任稱為產品質量責任。產品質量責任是指因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質量標準以及合同規定的產品適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給用戶造成損失后,由產品的生產者和經銷者所承擔的民事責任。這里的損失既包括不合格產品對用戶的經濟效益的影響,也包括不合格產品給用戶及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的損害。因此,這種民事責任既包括了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即產品質量違約責任,又包括了因產品質量問題而引起的一種特殊的損害賠償責任,即產品質量侵權責任。鑒于這二種責任分別由不同的實體法調整,本文試就它們各自的內容、特點及處理談點淺見。
二、產品質量侵權責任和產品質量違約責任的區別
產品質量侵權責任和產品質量違約責任都是行為人實施民事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后果,但因責任基礎不同而有很大的區別:
(一)、兩種責任的性質不同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不當得利返還責任等屬于一個階位的民事責任。產品質量侵權責任是指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不特定人)的人身、財產損害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按此規定,不符合有關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指標、行業指標的產品也被視為一種“缺陷”。有學者針對我國這樣的立法指出,判斷產品危險合理與否存在兩種標準:一般標準,即一個善良之人在正常情況下對產品安全性的合理期望;法定標準,即國家或行業對于某些產品制定的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專門指標。那么這兩種判斷標準是否有重疊的區域?它們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普遍認為,當存在國家或行業具體的安全標準時,只要證明該產品沒有達到這一標準,即無須再去證明它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險,直接認定存在“缺陷”;假如沒有有關特殊的安全標準,則適用普遍標準加以判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判刑最低標準是什么
2021-01-17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什么職責
2021-02-14開車不小心撞到人被起訴產生的費用可以理賠嗎
2021-03-26沒有結婚算騙婚嗎
2021-01-28交通事故中是借車人發生的應該誰承擔
2020-11-132021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
2020-12-24房產抵押擔保未經登記如何認定
2021-03-17未約定授權期限合同不成立嗎
2020-11-14國土局有權解決鄰居土地糾紛嗎
2021-02-06房地產開發資質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0哪些財產不可以做抵押物
2020-12-01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解除勞動合同后是否要遵守競業限制
2021-03-10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