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結果仍然發生會被判處刑事責任嗎?
犯罪中止結果仍然發生會被判處刑事責任,《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根據本款規定,對中止犯的處罰是: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免除處罰;對已經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減輕處罰。
二、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區別
(一)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實施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種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所謂著手,就是開始實行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犯罪構成要 件的行為是由刑法分則規定的,因此確定某種行為是否屬于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應當以刑法分則為依據。但由于刑法的規定只是抽象的、原則的,因而在確定 某種行為是否屬于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時,還必須結合各個具體案件的不同特點來考慮。例如,持刀殺人、當行為人未看到被害人以前,很難說已著手實行殺人,投 毒殺人,就不需要親眼看見被害人,只要開始將毒藥放入被害人的食物時,就是著手實行殺人。盡管如此,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還是可以概括出如下特點:
1、開始侵害犯罪客體;
2、行為本身能夠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果沒有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出現,而讓它無阻礙地發展下去,該種犯罪就會完成。
(二)犯罪未得逞
對此,我國刑法界有不同理解:
1、犯罪目的達到說。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沒有達到犯罪目的。
2、犯罪結果發生說。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指沒有發生法定的犯罪結果。
3、犯罪構成要件齊備說。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行為沒有完全具備刑法分則規定的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筆者同意最后一種觀點。因為它與犯罪既遂的概念相對應,并且能適用于結果犯、危險犯以及目的犯等各種犯罪。
(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所以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違背犯罪分子本意,使其客觀上不能完成或主觀上感到不能完成犯罪的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有:
1、行為人本身以外的實際障礙,如被害人的反抗、第三人的阻止、自然力的阻礙等。
2、行為人本身缺乏完成犯罪的能力,如體力不濟、經驗不足等。
3、行為人對客觀事實的認識錯誤。如果認為危害結果已經發生而離開現場,實際上危害結果并未發生等。
對于刑事犯罪行為處罰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對于犯罪中止但是依舊已經造成了社會危害的情形,需要結合刑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來判斷是否應該判處犯罪行為實施者承擔刑事責任。對于任何的犯罪行為,犯罪中止之后其處罰會比較輕。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殺人但是送醫院算犯罪中止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事故費用應該誰出
2021-03-20公款做理財產品違法嗎
2021-03-05合伙合同書范本
2021-01-25借條到期重寫怎么寫
2021-03-21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警察如何辦理治安案件
2021-01-31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31財產險是怎樣收費的
2021-02-14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六年工作沒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16機動車停運損失保險是否承擔責任
2020-12-09保險公司應告知健康保險合同事項
2021-02-20在網上購買保險時,如何防范風險
2020-11-08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