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銷售的假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
1.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2.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3.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4.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構成生產、銷售假藥罪的關鍵是生產、銷售假藥的行為是否足以產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結果。實踐中對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判斷,一般來說應依賴于對假藥這種物質和他人使用假藥的可能性的事實判斷。例如。對假藥的成分、性質、效用的醫學鑒定以及對他人使用假藥的可能性的推斷。對于雖屬假藥,但對人體健康不一定產生嚴重危害的情況,需進行具體鑒定,若藥品本身不危害人體健康的,當然不能認定為構成本罪;若藥品本身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的,當然應認定為生產、銷售假藥罪。
我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條規定,將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生產、銷售假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刑法》第150條的規定,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藥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藥罪的法定刑處罰。
侵犯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國家對藥品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數人的身體健康權利。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證、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關于對藥品管理的法律和法規,建立了一套保證藥品質量、增進藥品療效、保障用藥安全的完整管理制度。生產、銷售假藥的行為構成對國家關于藥品管理制度的侵犯,并同時危害到公眾的身體健康。
我國對這類犯罪的相關解釋較為詳細,相關的侵犯個人的健康和疾病治療,進行生產和銷售的藥物時,我國會根據相關的法律對這類人實施相應的處罰,對相關的負責人進行相關的判罰和懲處,保護我國社會法制的公平性。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貫徹實施藥品委托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的通知
交通事故中的自費藥品找誰賠
藥品購銷合同的法律要求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后襲警罪會加重量刑嗎
2021-02-09遇到效力待定合同時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1-03-04影樓拍照不給底片是否違法
2021-03-11事實收養關系的認定
2020-11-28居間人的法律責任
2021-03-03能追討過去的贍養費嗎
2021-03-03二審法官還會給調解嗎
2021-03-2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商業銀行是否需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業績
2021-02-09試用期滿后的沉默是否視為承諾購買
2021-02-21消費者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1-03-26離婚房產如何評估
2021-01-07勞動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必須要進行鑒證?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6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被辭退會影響找工作嗎
2021-02-24非壽險責任準備金計提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8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