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有效嗎(《民法通則》有效日期截止于2020.12.31)
一般來講,自愿達成的賠償協議應具有法律約束力,各方應當自覺履行。法律行為是否有效,取決于:
(一)是行為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二)是意思表示是否真實;
(三)是內容是否違反法律和社會共公利益。若不存在以上三個方面的條件,應當認定各方當事人簽訂的損害賠償協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簽訂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的行為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協議的內容應受法律保護。即使賠償數額與法律規定有出入,也是當事人對自己民事實體權利的處分行為,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各方當事人應受賠償協議的約束,不得“出而反爾”,隨意反悔。
《民法通則》
第五十五條?【實質要件】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二、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如何認定
人身損害賠償的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確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時,以行為人是否有過錯為依據來判斷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
1、過錯責任原則的構成要件。
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時,其構成要求四個條件,即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有違法行為、有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這四個要件缺一不可。
2、主觀上有過錯是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必備要件。
如果行為人的主觀上沒有過錯,就不能構成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即缺少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要件,即使行為人造成了損害事實,并且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也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
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應當把過錯作為行為人承擔人身傷害賠償責任的根據。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由原告一方承擔,即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訴訟中原告要對自己的主張承擔全部的舉證責任,舉證不足或者舉證不能,將依法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三、最新資訊(《民法典》于2021.1.1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是否有效取決于符合一定的條件,如果條件符合的話就可以認定賠償事宜,法律上是有相關的規定的。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才算泄露個人隱私
2021-02-15事業編簽了5年能辭職嗎
2020-11-27支票保證與保付的區別
2021-03-19戶口本上婚姻狀況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9農村房屋無證怎么贈與
2020-11-22交通事故糾紛管轄
2020-12-01怎樣擬定婚前協議才會有效
2020-11-13法院能否主動引用同時履行抗辯權
2021-01-07受賄刑事申訴狀模板
2021-01-28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拆遷中的回遷房有房產證嗎
2020-12-04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單位調崗調職調薪勞動者要如何應對
2021-01-18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詳解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費用問題
2020-11-26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是履行財產保險合同的首要原則是什么
2021-02-03學生平安保險不適用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性原則
2020-12-05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保險合同中的索賠與理賠程序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