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指定監護人
老年癡呆癥患者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規定,需要由其配偶或者成年子女作為監護人。如果近親屬中有人對他人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一般情況下可以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如果有人對指定仍然不服,則可以提起民事訴訟,由人民法院裁決。
如果沒有配偶成年子女等近親屬或者其他親屬作為監護人,則由患者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不同部門對于其他部門擔任監護人由爭議的,可以提交人民法院裁決。
第二步監護人作為代管
監護人依法確定之后,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老年癡呆癥患者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在確實為保護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利益情況下,可以出售其名下房產和其他財產。
第三步監護不當的法律責任
監護人在出售老年癡呆癥患者房產,或者實施其他監護職責過程中,不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老年癡呆癥患者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其他親屬有權就監護人的上述行為提起舉報控告和起訴,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八條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的知識,如果您還有更多的疑問,可以專業律師,或者直接幫您擺脫法律困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允許單方解除合同
2021-01-27公司減資股東是否承擔補充責任
2021-01-15搶黃燈出現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房屋有抵押買賣也不破租賃嗎
2021-02-06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勞動糾紛調解以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6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車上人員險與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2-04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保險理賠后還能投訴嗎
2020-11-18怎么理解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
2021-03-14最全的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2021-02-11土地出讓金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16哪些空掛戶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1-02-08商鋪拆遷流程具體都有哪些
2021-03-03小產權房怎么拆遷
2021-03-07拆遷補償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05拆遷安置房屬于什么房,經適房和拆遷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