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用真實姓名鑒合同算不算合同詐騙
不用真實姓名簽合同算合同詐騙行為。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其表現形式有如下五種: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詐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
5、以其他方法騙取當事人財物。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第七十七條的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如不使用本人名字簽定合同,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在二萬以上,構成合同詐騙罪。
二、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的鑒別認定是怎么樣的
合同糾紛,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釋、履行、變更、終止等行為而引起的合同當事人的所有爭議。合同糾紛的內容主要表現在爭議主體對于導致合同法律關系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法律事實以及法律關系的內容有著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合同糾紛的范圍涵蓋了一項合同的從成立到終止的整個過程。
第一,明知自己并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和擔保,以騙取財物為目的,采取欺詐手段與其他單位、經濟組織或個人簽訂合同,騙取財物數額較大,應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個人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擔保,雖經過努力,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應按合同糾紛處理。
第二,國營單位或集體經濟組織,不具備履行合同的能力,而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以騙取財物為目的,采取欺詐手段同其他單位或個人簽訂合同,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給對方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應按詐騙罪追究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如果經過對方索取,已將所騙財物歸還的,可以在量刑上從寬。
第三,國營單位或集體經濟組織,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但其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員用夸大履行能力的方法,取得對方信任與其簽訂合同,合同生效后,雖為履行合同作了積極的努力,但未能完全履行合同的,應按合同糾紛處理。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不用真實姓名簽合同是屬于合同詐騙行為的,法律上也有相關的規定的,所以平時簽訂合同的時候要注意了。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工傷鑒定后傷情加重可以重新鑒定嗎,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赴韓整形失敗如何來維權
2020-12-08實習期沒有結束如何簽正式合同
2021-01-28在工廠碰瞎一只眼睛可以獲得多少賠償
2021-02-20父母尚未喪失勞動能力可以分割兒子死亡賠償金嗎
2021-01-07都不要孩子法院會強行判嗎
2021-02-19校園傷害事故分幾類
2021-03-11最新交通事故起訴有效時間
2020-12-07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遵義組織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鑒定,開展對棉花、毛絨、繭絲、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保全是怎么執行
2021-03-20什么樣的遺囑不能更改
2020-12-24撫恤金成年子女可以享有嗎
2021-01-03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輕微傷可以自訴嗎
2021-02-03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員工不勝任現有工作崗位能不能隨意調崗
2021-03-07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