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發新聞記者證的人員有哪些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不發新聞記者證的人員包括非采編崗位的工作人員、新聞機構以外的工作人員、沒有新聞采訪業務的期刊編輯人員等。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
第十條 下列人員不發新聞記者證:
(一)新聞機構中黨務、行政、后勤、經營、廣告、工程技術等非采編崗位的工作人員;
(二)新聞機構以外的工作人員,包括為新聞單位提供稿件或者節目的通訊員、特約撰稿人,專職或兼職為新聞機構提供新聞信息的其他人員;
(三)教學輔導類報紙、高等學校校報工作人員以及沒有新聞采訪業務的期刊編輯人員;
(四)有不良從業記錄的人員、被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吊銷新聞記者證并在處罰期限內的人員或者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
廣告行為的特點有哪些
1.行為作用的媒介性
廣告行為是一種媒介行為,它通過廣告媒介體把廣告宣者與廣告宣傳對象聯結起來,溝通二者之間的關系和情感,縮小二者之間的社會距離。經濟廣告行為的目的和功能是把工商企業和廣大消費者聯結起來,使雙方發生關系。所以,評價廣告行為效果的優劣的標志,就是媒介作用的強弱。一幅廣告發布后,能刺激顧客和消費者的需求欲望,從而產生購買行為,就有了媒介作用,購買行為的人越多,廣告行為效果越好;反之,則相反。
2.行為心理基礎的社會性
任何行為都是外界刺激通過心理反應而發生的,廣告也不例外;不過,廣告行為的心理包括消費者心理。廣告客戶心理和廣告經營者心理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心理特征。所以,廣告行為的心理基礎是禮會心理,特別是社會公共關系心雕。它的心理依據綜合起來看,是工商企業與公眾在相互作川中所發生的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規律。
3.廣告行為對象的公眾性
人的行為總是有目的的,一定的行為總是按照一定行為目的指向一定的對象,即行為的對象。廣告行為的目的是廣告客戶促銷商品,行為對象是廣大顧客和消費者。雖然廣告宣傳的對象對公眾有選擇性,但這種選擇性—般是開放性的,而不能把宣傳對象封閉起來進行。所以,一幅廣告一經發布,對公布都會有刺激,只是由于公眾對廣告也有選擇汁,能引起注意的公眾是有限的。這就要求廣告行為不僅要為他的特定目標服務,能夠起促銷作用,而且還要考慮廣告行為的其他社會效果,例如,社會教市作用,美化環境,提高人們審美能力的作用,等等。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不發新聞記者證的人員包括非采編崗位的工作人員、新聞機構以外的工作人員、沒有新聞采訪業務的期刊編輯人員等。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的注冊資本多意味著什么
2021-02-17制作并銷售盜版光碟侵犯的著作權嗎
2021-01-10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委托書由哪一方開
2021-02-17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2020-12-08個人借貸的借貸保證要準備嗎
2021-03-04交通事故中能扣車多久
2021-02-24變更勞動合同時可以要求漲工資嗎
2020-11-19單位讓員工帶病加班是否違反合同法
2021-02-27打零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1-03-19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沒有終止合同單位停了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2-09干活慢會被辭退嗎
2020-11-29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4單位沒有給員工交保險,可以補償多少
2021-02-06保險經紀機構監管規定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