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劫罪(刑法第263條),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
搶奪罪(刑法第267條),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開奪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搶劫罪與搶奪罪的主要區(qū)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搶劫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即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和公民的人身權利;搶奪罪侵犯的是單一客體,即公私財產(chǎn)的所有權。
2、犯罪客觀方面不同,搶劫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財產(chǎn)的行為,劫取公私財物的數(shù)額不限;搶奪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公然奪取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這些區(qū)別為我們區(qū)別搶劫罪與搶奪罪的界限提供了客觀標準。但由于搶劫罪與搶奪罪同屬侵犯財產(chǎn)的犯罪,彼此之間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比如:
(1)在客體要件上,二者都侵犯了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
(2)在客觀方面,雖然搶劫罪使用的是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往往造成被害人傷亡;搶奪罪使用的是強力奪取的方法,直接作用于被搶奪的財物,但有時也會發(fā)生致人重傷死亡的結果。暴力和強力性質不同,但從一定意義上說,暴力也是一種強力。因此,二者在客觀方面,不僅行為方式有相似之處,而且危害結果也可能相同。
(3)在一定條件下,搶劫罪和搶奪罪可以相互轉化。刑法第269條的規(guī)定,其中包括了犯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情況。另外,在司法實踐中,有的犯罪分子為了達到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往往作了幾手準備,哪種手段能達到目的,就使用哪種手段。有的犯罪分子出于搶劫的故意,身帶兇器,準備使用暴力、脅迫手段,到作案現(xiàn)場后,發(fā)現(xiàn)不需要實施暴力、脅迫方法,由搶而變?yōu)橥?。有的犯罪分子出于盜竊的故意,在實施盜竊行為時被人發(fā)覺,遇到反抗,繼而使用暴力、脅迫方法,則由暗偷轉化為明搶。在處理此類案件時亦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以上內容有律霸小編整理提供,希望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搶奪與搶劫,謝謝瀏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與其他用益物權一并轉讓是如何的
2021-02-18上市公司收購時都要先停牌嗎
2021-01-22認購合同定金交了多久簽購房合同
2020-12-07未領結婚證生了小孩應該歸哪方撫養(yǎng)
2021-01-28合同代理人簽字和蓋章效力一樣嗎
2021-02-03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2021-01-11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擴大勞務分包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0-12-25保險合同要如何訂立
2021-01-01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0-12-23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無責以買保險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0-12-04上海城鎮(zhèn)保險包含哪幾種
2021-01-17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保險合同違約金有多少
2021-03-26公眾責任險附加條款內容是什么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