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隱瞞婚前債務算不算騙婚,如何認定騙婚
這是不屬于騙婚。如果對方是用于結婚準備的,是屬于共同債務;但如果僅僅是用于男方本人,是屬于男方個人債務。
騙婚的認定
婚姻詐騙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財物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并構成犯罪的行為。詐騙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構成本罪的犯罪主體。
從刑法條文本身的規定看,沒有將婚姻關系規定為詐騙犯罪是否成立的必然條件。也就是說作為婚姻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并非排除在詐騙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主體之外。我國刑法對犯罪主體的規定包含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及特殊主體身份,比如職務犯罪中的犯罪主體規定等等。
在詐騙犯罪中,將詐騙犯罪的主體進行限制沒有法律依據。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夫妻或近親屬間的故意傷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處理上考慮雙方的特殊關系,與在社會上作案予以區別對待。婚姻關系并非是免責條件,如果因為有婚姻關系,就把詐騙犯罪的主體要求為非婚姻關系的雙方主體,顯然違背了刑法關于詐騙罪為一般主體的規定。那么,如何準確把握處理以婚姻騙財的案件,區別不道德婚姻還是詐騙犯罪,小編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和判斷。
第一,從犯罪故意產生的時間上看,以婚騙財的詐騙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產生在婚姻關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錢財的犯罪故意是認定婚姻詐騙犯罪的重要構成要件。
第二,在客觀行為上,采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過欺騙手段獲取財物之后,行為人將財物用于個人揮霍。為了掩蓋詐騙事實,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為人有時也會將騙取的錢財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錢財在實質上仍被行為人個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從騙取的財產的所有權上看,所騙取的財產是一方婚前財產或是與被害人有關系的其他人的財產,并非屬于婚姻關系成立后,“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
第四,案發后,參考被害人的態度,司法機關可以考慮是否有追訴犯罪的必要,以達到法制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以上知識就是律霸網小編對“男方隱瞞婚前債務算不算騙婚,如何認定騙婚”這些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交易合同上沒有注明時間怎么辦
2021-03-13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必須立案嗎
2020-12-09打官司要交些什么錢
2021-01-02股權眾籌融資是否涉嫌非法集資
2021-03-20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婚內協議書公證費用
2021-02-21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競業限制是先仲裁還是先起訴
2021-03-22轉合同工前兩年的實習期算工齡嗎
2020-11-08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車禍死亡保險理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30“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09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