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責任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行人、乘車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進行與交通有關活動的人員,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規、規章的行為,過失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原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分析:
1、行為責任原則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先看“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然后,確定該行為過錯的嚴重程度”。
2、因果關系原則要確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其行為必須與事故有因果關系。交通事故認定是技術認定,在確定行為與事故因果關系時,只需要確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事實上屬于事故的原因即可。在某些情況下,運用通常的規則無法證實事實因果關系,法律規定了特殊的認定規則,這里包括因果關系的推定規則。該規則要求責任人舉證證明應當由其承擔責任的行為或事件不是造成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如果不能舉證的,則認定有事實上的因果關系。的規定也是采用了因果關系的推定規則。
3、路權原則路權原則即各行其道原則.現代化交通設施給所有的交通參與者規定了各自的通行路線,行人、不同類型的非機動車和機動車都有各自規定的通行路線。在強調交通參與者各行其道的同時,也要規范交通參與者使用非其法定優先使用道路的行為(借道通行)。
4、安全原則事故責任的劃分,先確定一方已違反了通行規定,后分析另一方如何處置,在以事故發生時雙方是否盡到了安全義務來衡量雙方行為的作用并劃分相應的責任。
5、結果責任原則行為人的行為雖然沒有造成交通事故的發生,但加重了事故后果,也應該負事故責任。
所以,一起交通事故要想公平認定責任,是一個綜合認定的過程,不能夠單憑一個事實來判斷,還有一些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情況或者逃逸的,那么其理應承擔全部責任。
二、賠償比例
首先必須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來確定賠償責任,即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然后按以下比例分擔:
1、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交通事故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比例分擔責任:(1)負主要責任的,承擔70%;(2)負同等責任的,承擔50%;(3)負次要責任的,承擔30%。
2、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對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機動車一方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賠償責任。(1)機動車一方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2)機動車一方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3)機動車一方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4)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10%;(5)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在禁止非機動車和行人通過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5%;(6)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7)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于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交通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機動車方在該車應當投保的最低保險責任限額內予以全部賠償,對超過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當前規定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留置權是登記生效嗎
2021-01-01股權能保全和執行嗎
2020-11-08被執行人的公司可以進行股東變更嗎
2021-01-1780歲能拿多少贍養費
2021-03-14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八級傷殘是什么待遇
2020-12-07職業禁忌癥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03可向勞動爭議仲委會申請仲裁的情形
2020-11-30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26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保險公司不提供投保人簽名的保單承擔敗訴責任
2020-12-09保險公司如何降低理賠投訴案件
2021-01-11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2-17保險代理合同的內容
2020-11-28工程承包合同協議書范本
2021-02-10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及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