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賄罪的概念和構成
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
行賄罪的構成要件是:
1.本罪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的廉潔性。犯罪對象為賄賂即財產利益。有的學者認為本罪的犯罪對象為國家工作人員,我們認為此觀點不妥。由于行賄與受賄是對向性的行為,既然受賄的犯罪對象為賄賂物,那么,行賄罪的對象與受賄罪的對象是相同的,也應是賄賂物,而不是國家工作人員。國家工作人員只是賄賂物的承受者。
2.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與受賄的形式相對應,行賄也分為兩種情形:一是行為人主動給予受賄人以財物,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行賄人意圖謀取的不正當利益是否實現,均不影響行賄罪的成立。二是行為人因被勒索被動地給予受賄人以財物,如果獲取的是正當利益,不以行賄罪論處,只有行為人獲取了不正當利益,才能構成行賄罪。此外,刑法對于行賄的數額沒有明確規定,但這并不意味著行賄罪的構成沒有數額上的最低要求。如果行賄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少量財物,又不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則不能按行賄罪處理。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是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4.本罪的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即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所謂不正當利益,既包括非法利益,也包括違背政策、規章、制度而得到的利益。前者如為了偷稅而向稅務人員行賄,后者如不具備升學、提干、就業等條件的人,得以升學、提干、就業。行為人是否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是區分本罪與非罪界限的重要標志。
(二)行賄罪的認定
1.經濟往來中行賄罪的認定。按照刑法第385條第2款的規定,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罪論處。
這兩種形式的行賄罪與一般行賄罪在構成要件上有以下區別:
(1)必須是在經濟往來中,如簽訂、履行合同和進行商品交易活動的過程中;
(2)必須是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規定。
(3)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額。至于具體的數額標準,有待司法解釋加以明確。
2.行賄與贈與的界限。二者的界限主要在于:
(1)目的、動機不同。行賄是行為人為了使對方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取不正當的利益;饋贈行為則是為了增加親友的情誼,不是以財物收買權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就業協議簽了能辭職嗎
2021-01-12民航行政機關行政賠償方式
2021-02-14代加工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1-02-19哺乳期罪犯可以申請監外執行嗎
2021-03-13武漢首發反家暴人身保護令
2021-03-04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要交通事故的賠償
2021-03-21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2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農村機動地最長承包期限是多久
2020-11-22土地入股怎么分配利息
2021-02-27光明新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的許可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02無房產證拆遷如何安置
2021-02-12宅基地沒蓋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