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p>
從犯罪構成的客觀方面看,“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是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條件,是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法律基礎,“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是構成該罪的結果條件。在審理這類案件時,如何理解和把握重大事故及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目前尚無法規可循。作為過失危害公共秩序和安全的交通肇事行為,其社會危害程度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交通事故中的人員傷亡情況,二是造成公私財產損失的數額。因此,交通肇事罪的情節標準,應從這兩方面來確定:
(一)以傷亡人數來確定犯罪情節標準。
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的,或者重傷1人以上,情節惡劣,后果嚴重的,屬重大事故;造成死亡2人以上的,可視為情節特別惡劣。這個標準雖然具體、明了,但對一次事故造成重傷人數特多或者一次造成死亡1人、重傷多人的交通肇事者,參照這一規定處理時,只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顯然量刑過輕,與罪刑相適應的刑法原則不符。因此,筆者建議,將交通肇事罪情節標準中的傷亡人數修改為: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傷1人以上,情節惡劣、后果嚴重的,為重大事故;造成死亡2人以上,重傷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以上的,視為情節特別惡劣。這樣規定就與公安部1991年12月2日修訂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級劃分標準銜接和協調起來,以體現執法的嚴肅性。
(二)以財產損失數額來確定犯罪情節標準。
1、“重大公私財產損失”是客觀上造成的損害還是不能賠償的數額。犯罪的本質特征是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這種社會危害性包括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與行為的客觀危害性??陀^危害性是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所造成的有形的物質的損害。在以法定的危害結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中,只要該罪所要求的危害社會結果的發生,就可成立該罪。無論行為人對此客觀損害有無賠償能力都不影響犯罪的定性。交通肇事罪是結果犯,即交通肇事行為必須造成法定的危害社會的結果,才能成立本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先動手打人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31欠錢的違約了保證人要提前承擔責任嗎
2021-02-28商業匯票是什么,商業匯票的種類和特點是什么
2020-12-11房屋贈與合同怎樣寫才生效
2021-01-22民事訴訟主管的標準及范圍是什么
2021-02-25交通事故誤工費需要哪些證明
2020-12-12工傷社保賠了單位還要怎么賠
2021-01-05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安置房沒有房產證可以贈與給兒子嗎
2020-11-30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購買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2-0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20受益人與被保人同時遇難死亡,保險要怎么賠
2020-11-26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購買車險中商業車險怎么計算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