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交通肇事不存在共同犯罪。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不存在共同犯罪。
其次,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不能簡單地以行為人對于肇事者及其交通肇事行為所表現的態度和行為來進行評判。行為人即使指使肇事者逃逸,并造成致人死亡的嚴重后果,但畢竟與肇事者先前的違章肇事行為沒有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沒有交通肇事罪的構成事實,將指使他人逃逸的行為硬性規定為交通肇事罪,于法無據,于理不通。
再次,交通肇事罪無法涵蓋指使肇事者逃逸的行為人的全部主觀要件。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而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逃逸的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則表現為故意。
此外,在交通肇事后指使肇事者逃逸,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是造成財產損失或其他重大損失,則無法定性。
律霸網小編認為,對于在交通肇事后指使肇事者逃逸的行為人,應當以教唆犯罪定罪處罰。
根據刑法規定,行為人實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為,固然應當定罪處罰。但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就是說,教唆犯是可以單獨構成犯罪的。同時,行為人指使肇事者逃逸后,無論肇事者是造成財產損失還是其他損失,只要構成犯罪,對指使者均可定罪處罰,減少了定罪量刑中的疏漏。
對教唆犯定罪處罰,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主要障礙,是刑法分則未將教唆罪規定為獨立的罪名,而是將教唆犯作為共同犯罪的一種表現形式,規定在刑法總則中。正是由于沒有將教唆罪規定為獨立罪名,而在司法實踐中又遇到大量的類似問題,在沒有明文規定不為罪,且不允許使用類推定罪的兩難條件下,最高人民法院才作出了這樣一個司法解釋,這也是解釋中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因此,筆者認為,從立法上將教唆罪規定為具體罪名,并以教唆罪對教唆犯定罪處罰,可以消除司法解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更好地貫徹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適應原則夯實基礎。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或許對你有用:酒后駕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機動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也可以在欄目交通事故案例中尋找相關知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別人房子倒了砸到車要怎么辦
2021-01-22“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夫妻債務如何分擔
2021-01-25無證遺產房產怎樣保全
2020-12-12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空間分析
2021-03-21理賠的近因原則
2021-01-09農場土地轉讓合同范文格式是什么
2020-11-24土地流轉協議要交押金合理嗎
2021-03-02農村房屋拆遷的補償方式
2021-01-08如何購置拆遷安置房
2020-12-28征地拆遷中怎樣維權
2021-01-02拆遷房屋其他補償項目內容
2021-01-15拆遷安置房買賣怎么進行
2020-12-07拆遷安置房土地出讓金要交嗎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