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贈品,贈品的違法所得是什么
一、什么是贈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由此可見,贈與合同最顯著的特點是單務、有償。作為贈與合同標的物的贈品,通常理解為免費贈予物。
由于在贈與合同中,贈與人在經濟利益上不純獲利益,而受贈人純獲利益,因此從價值平衡角度考慮,法律規定贈與人對贈與物一般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但是在商業贈與中,并不完全是經營者(贈與人)己方利益的真正減少和消費者(受贈人)己方利益的真正增加。只有在經營者確有證據證明在其會計處理上贈品價值是計入主商品營業利潤而不是計入主商品營業成本之中,才可以認為贈品屬于事實上的贈與關系。反之,則不能認定其屬于《合同法》中的贈與合同,而應當認定為買賣合同的從屬合同。在此種情況下,經營者對商業贈品應當承擔與產品同等的法律責任。
贈品的違法所得:
這個我國只是在法律中確定了“違法所得”這個法律名詞,但是沒有相關法律或是司法解釋對“違法所得”進行過明確的釋義。一般來講,刑法中的違法所得指犯罪人或者行為人在違法犯罪活動過程中版獲取的財物或者物質性利益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收益。在司法實踐中,違法所得經常與贓款贓物、違法收益權、被害人損失、犯罪工具、違禁品、犯罪數額等各種不同的用語混合使用,準確把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贈品的形式
贈品存在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但商業贈品主要有以下3種形式:
1.生產商(或銷售商)在銷售某種產品(或商品)時,再免費贈送給消費者該種或其他種類的產品(或商品),其實際是經營者名贈實賣,逃避產品質量責任。因而,在因商業贈品存在瑕疵而致消費者利益受損時,受贈人的權益能否獲得有力的救濟已成為人們關注并且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附帶贈品誘使顧客偏離購物的本意,使之不去考慮商品的質量、性能和價值以及是否需要等本應考慮的因素。
2.生產商(或銷售商)在銷售某種產品(或商品)前,為達到某種目的、追求某種利益,免費贈送給消費者的某種產品(或商品)。
上述兩種形式均具備產品“加工制作”和“用于銷售”這兩個構成要件,其本質應當認定為產品。
3.在“贈品”成為贈品之前(也就是贈與物成型之前),即加工制作之前已確定了產品成型之后的用途或流向,在此種情況下,由于其加工制作的目的不是為了銷售,而是生產者為達到某種目的或追求某種利益,特別加工制作(或銷售商特別定制)贈送給事先確定的單位或個人的物品。因此,此種形式的“贈品”不具備“產品”的構成要件,不屬于“產品”的范疇。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有沒有期限
2021-03-10工傷認定時間規定有多久
2021-01-02居間方對合同履行是否有保證責任
2021-01-24租賃權與抵押權發生沖突,哪個權利更優先?
2020-11-16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怎么處罰
2020-12-26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嚴厲打擊對婦女實施的家庭暴力行為
2020-12-24立約定金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0-11-23家暴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2政府回購房贈與他人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14公司沒簽合同員工主動離職可以告公司嗎
2021-01-17競業限制的期限最長是多少?
2021-01-07投保壽險時應注意什么,壽險的保險金怎么給付
2021-03-02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幾個問題
2021-02-08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貨車單方事故沒報警保險能賠嗎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