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的一般刑事責任原則
教唆犯,是指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罪意圖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圖實施犯罪,教唆人,即構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親自實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實施自己的犯罪意圖。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關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對象應當是具有民事行為和民事責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滿十四周歲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構成共犯關系,只對教唆人單獨定罪量刑。
根據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guī)定,對于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這是指被教唆的人已經實施所教唆的罪,與教唆犯與其構成共同犯罪的情況下,對教唆犯應當適用的刑事責任原則。被教唆的人實施了被教唆的犯罪不僅包括實施了犯罪實行行為且達到犯罪既遂的情況,還包括已經著手實施了犯罪實行行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遂的,也包括著手實施犯罪預備行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或者在犯罪過程中自動停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的犯罪中止。所謂“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是指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實際所起的作用,具體來講: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應按主犯的處罰原則處罰;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按從犯處罰。在實踐中,教唆犯是他人犯罪意圖的制造者,是引起犯罪的重要原因,沒有教唆犯的教唆,他人就不會實施犯罪,因而對教唆犯一般應以主犯論處。但教唆犯也并非都是起主要作用,如教唆他人幫助別人犯罪,教唆他人教唆別人犯罪,對這種情況下的教唆犯,可以從犯論處。
相關內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原則
根據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guī)定,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由于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進行犯罪活動,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同時,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也反映出教唆者之極大的主觀惡性。因而刑法規(guī)定,對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行為應從重處罰。當然,教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犯罪的,教唆者屬于間接正犯,應當對其單獨按照所教唆的犯罪論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事故罪怎么認定和處罰
2021-02-02人身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
2021-03-17配偶是否承擔婚前債務
2020-12-09什么是指定委托收款
2021-01-02賣房合同代理簽字成立嗎
2021-02-06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拆遷中的回遷房有房產證嗎
2020-12-04一房多賣構成犯罪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2員工不勝任現(xiàn)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化名的保單有效嗎
2020-11-09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08荒山開發(fā)承包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28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交嗎
2020-12-06土地轉讓合同
2020-12-12北京一般房屋拆遷補償計算舉例
2021-02-15農村拆遷按戶口進行補償嗎
2021-01-25房子拆遷一個孩子不回來簽字怎么辦
2021-01-23上海公房拆遷是按戶口人數算嗎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