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作時間發病死亡的工傷認定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突然發病,且情況緊急,在工作崗位上死亡或者從工作崗位上直接送往醫院搶救并在48小時之內死亡的,視同工傷。
48小時應以醫療機構初次診斷的時間作為突發疾病的起算時間。
案例:
2007年7月3日上午,某裝飾服務部工人楊某在工地因身感不適到醫院就診,后其向經理趙某請假回宿舍休息。當日下午,楊某乘長途車回河北老家治療。到老家后,楊某于當晚20時30分到家鄉醫院就診,經CT檢查未見異常,但初步診斷為短暫性腦缺血,建議住院治療。后楊某并未住院而是返回家中,第二天上午,楊某因病情嚴重再次到家鄉醫院就診,CT檢查確診為腦梗塞,并于當日19時30分轉入一大醫院治療,經搶救無效于同年7月5日上午死亡。
楊某離開北京工作崗位先回家后到醫院后又回家再到醫院的過程,導致其不符合在工作時間內、工作場所上突發疾病條件。楊某的死亡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15條第1款第1項規定,區勞動保障局作出《非工傷認定結論通知書》正確。
工傷與第三人侵權的賠償責任
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二款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根據該規定,如果勞動者遭受工傷,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權行為造成,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賠償責任。
人身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給付,兩者在數額上是有差異的,人身損害賠償可能會高于工傷保險給付,也可能會低于工傷保險給付,也可能第三人無力或不能完全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對于人身損害賠償低于工傷保險給付的,其差額部分應當由工傷保險給付予以補足,但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不應計算在扣減范圍內;第三人無力或不能完全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受害勞動者有權請求工傷保險給付。這種責任的在性質上屬于補充責任,工傷保險機構承擔了給付責任之后,可以對有責任的第三人的追償,第三人有義務賠償補充責任人的全部損失。
在實務中,為了更充分地保護因工傷事故受到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損害的勞動者,在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的責任引起工傷事故后,應當允許受害人先行向工傷保險機構請求工傷保險給付。工傷保險機構先行支付工傷保險給付的,在給付金額范圍內對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享有代位求償權,但以不超過人身損害賠償額為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取消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了嗎,怎么開
2021-01-30出軌離婚賠償怎么算
2020-12-28私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怎么定
2021-02-09原產地標記與商標的區別
2020-12-13借款人是債權人還是債務人
2020-12-19死緩減為無期徒刑后能假釋嗎
2020-12-17最高法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定
2021-02-16美容產品欺騙消費者怎么辦
2021-02-16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強制執行流程有哪些
2020-11-25房產證不滿三個月能辦抵押貸款嗎
2021-03-24勞動糾紛調解以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6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騎車人撞向汽車 司機無責也賠錢
2020-11-27保險受益人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2021-03-17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找拆遷公司談判嗎
2021-03-06拆遷如何維權才有效
2021-03-18拆遷房屋違法時效是怎么算的
2020-11-13上海動拆遷政策有哪些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