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中規定的取保候審適用條件是司法機關辦理取保候審的法律依據,從法理上講,法定的適用條件無論是對適用者還是被適用者都應當是明示的并且應當是明確無爭議的,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我國立法中普遍存在的因追求敘述簡練而造成發生理解分歧的問題在這些規定(特別是《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也同樣存在,而且這種理解上的分歧已經讓司法實踐中的司法人員和刑事訴訟當事人對取保候審適用條件感到困惑,反映在實際操作上就是無法滿足提高司法透明度和保護刑事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要求。因而準確地理解取保候審適用條件的內容以及領會其中蘊涵的法律精神,對整個取保候審制度的操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以下我們對司法實踐中的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作一論述。
在理解時要注意《刑事訴訟法》第51條中所謂的“可能判處”的具體含義。
這里“可能判處”的刑罰不是絕對地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文中的法定最高刑,也不是指該條文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某種罪名的法定最高刑,當然更不可能是法定最低刑。在現行的取保候審制度中“可能判處”的刑罰是指承辦案件的司法機關工作人員根據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的刑罰,或者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事實應當適用的具體刑法條文對其可能具體適用的刑罰。當然在最終適用時可能是最高刑也可能是最低刑,這是不確定的,一切都必須根據涉嫌的犯罪事實來決定,而絕不能簡單地以其涉嫌的犯罪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款中法定最高刑或最低刑作為其“可能判處”的刑罰?!翱赡芘刑幑苤?、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即指司法機關根據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是指根據司法機關已經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有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上述論證基本可以解決理論上對“可能判處”的理解問題,但在實際操作時還有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比較典型的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項目解散員工該怎么安置
2020-11-11謊報警情“搞事情”?后果很嚴重!
2021-02-24工傷賠償怎么算的
2020-12-18公司犯罪法律顧問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6中央一號文件哪些內容與互聯網金融相關
2021-01-16如何注冊品牌專利
2020-12-05擔保合同能獨立存在嗎
2021-02-27診斷證明是與傷殘鑒定嗎
2021-01-24交通事故上訴時間限制嗎
2020-11-18勞動合同解除手續
2020-11-09親生子女撫養權怎么爭取
2021-02-10速裁程序是一審終審嗎
2020-12-21闖紅燈身亡事故如何定責
2021-03-19股權擔保合同怎么寫
2021-03-16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辭退也要簽字嗎
2021-03-15公司非破產清算有哪些操作流程及要點
2020-11-18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