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否附有提取過程的說明,來源是否合法;
2.是否為原件,有無復制及復制份數;是復制件的,是否附有無法調取原件的原因、復制件制作過程和原件存放地點的說明,制作人、原視聽資料持有人是否簽名或者蓋章;
3.制作過程中是否存在威脅、引誘當事人等違反法律、有關規定的情形;
4.是否寫明制作人、持有人的身份,制作的時間、地點、條件和方法;
5.內容和制作過程是否真實,有無剪輯、增加、刪改等情形;
6.內容與案件事實有無關聯。
二、對視聽資料有疑問的,應當進行鑒定。
三、視聽資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1.經審查無法確定真偽的;
2.制作/取得的時間/地點/方式等有疑問,不能提供必要證明/作出合理解釋的。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2]
第四章證據
第七節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的審查與認定
第九十二條對視聽資料應當著重審查以下內容:
(一)是否附有提取過程的說明,來源是否合法;
(二)是否為原件,有無復制及復制份數;是復制件的,是否附有無法調取原件的原因、復制件制作過程和原件存放地點的說明,制作人、原視聽資料持有人是否簽名或者蓋章;
(三)制作過程中是否存在威脅、引誘當事人等違反法律、有關規定的情形;
(四)是否寫明制作人、持有人的身份,制作的時間、地點、條件和方法;
(五)內容和制作過程是否真實,有無剪輯、增加、刪改等情形;
(六)內容與案件事實有無關聯。
對視聽資料有疑問的,應當進行鑒定。
第九十三條對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短信、電子簽名、域名等電子數據,應當著重審查以下內容:
(一)是否隨原始存儲介質移送;在原始存儲介質無法封存、不便移動或者依法應當由有關部門保管、處理、返還時,提取、復制電子數據是否由二人以上進行,是否足以保證電子數據的完整性,有無提取、復制過程及原始存儲介質存放地點的文字說明和簽名;
(二)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及有關技術規范;經勘驗、檢查、搜查等偵查活動收集的電子數據,是否附有筆錄、清單,并經偵查人員、電子數據持有人、見證人簽名;沒有持有人簽名的,是否注明原因;遠程調取境外或者異地的電子數據的,是否注明相關情況;對電子數據的規格、類別、文件格式等注明是否清楚;
(三)電子數據內容是否真實,有無刪除、修改、增加等情形;
(四)電子數據與案件事實有無關聯;
(五)與案件事實有關聯的電子數據是否全面收集。
對電子數據有疑問的,應當進行鑒定或者檢驗。
第九十四條視聽資料、電子數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經審查無法確定真偽的;
(二)制作、取得的時間、地點、方式等有疑問,不能提供必要證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
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7、視聽資料
第二十七條對視聽資料應當著重審查以下內容:
(一)視聽資料的來源是否合法,制作過程中當事人有無受到威脅、引誘等違反法律及有關規定的情形;
(二)是否載明制作人或者持有人的身份,制作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以及制作方法;
(三)是否為原件,有無復制及復制份數;調取的視聽資料是復制件的,是否附有無法調取原件的原因、制作過程和原件存放地點的說明,是否有制作人和原視聽資料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
(四)內容和制作過程是否真實,有無經過剪輯、增加、刪改、編輯等偽造、變造情形;
(五)內容與案件事實有無關聯性。
對視聽資料有疑問的,應當進行鑒定。
對視聽資料,應當結合案件其他證據,審查其真實性和關聯性。
第二十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聽資料,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視聽資料經審查或者鑒定無法確定真偽的;
(二)對視聽資料的制作和取得的時間、地點、方式等有異議,不能作出合理解釋或者提供必要證明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有關負責人就《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答記者問
五、問:《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第二部分規定了證據的分類審查與認定,與現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釋相比,這些規定有哪些重大變化?
答:1996年全國人大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了修訂,但對于證據制度的規定仍比較原則,公、檢、法三機關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的具體規定雖一定程度上充實了證據規則的具體內容,但缺乏系統性和權威性,不能滿足司法實踐的需要。與現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釋相比,《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第二部分所規定內容的重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明確了對于明顯違反法律和有關規定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應當予以排除。這是《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增加的新內容。包括經勘驗、檢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物證,沒有勘驗、檢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筆錄,不能證明物證、書證來源的;以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口供;以暴力、威脅等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作出鑒定結論的鑒定機構不具有法定的資格和條件,或者鑒定事項超出鑒定機構業務范圍的;勘驗、檢查筆錄存在明顯不符合法律及有關規定的情形,并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釋或者說明的等等,《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明確規定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二,確立了意見證據規則。《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第12條第3款規定:“證人的猜測性、評論性、推斷性的證言,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但根據一般生活經驗判斷符合事實的除外。”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沒有關于意見證據的規定。在辦理死刑案件中明確這一證據規則,有利于規范證人如實提供他們所感知的案件事實的證明活動,避免將證人自己的猜測、評論、推斷作為其感知的事實,從而對案件事實作出錯誤判斷。
第三,進一步確立了原始證據優先規則,明確規定不能反映原始物證、書證的外形、特征或者內容的復制品、復制件應予排除。規定這一規則,目的在于促使偵查機關更加努力地收集最具有真實性的原始證據,從而更準確、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實現實體公正。
第四,確立了有限的直接言詞證據規則,規定了證人應當出庭作證的情形。在辦理死刑案件中規定這一規則,從實體上說,更有利于保障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從程序上說,更有利于保障訴訟當事人的質證權利。這一規定明顯強化了控辯雙方特別是控方做好證人出庭作證工作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的程序有哪些特殊規定
2021-03-20告重婚罪怎樣才給立案
2021-02-11殘疾賠償金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1政府出讓土地要交印花稅嗎
2021-01-09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遇到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21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勞動關系狀態種類有哪些
2021-02-06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學校平安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0-12-05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對內資保險公司誠信問題的深層思考
2021-03-09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