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在是法治化社會,人們的在生活中都能使用到法律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糾紛來保障自己的權益,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知道在解決問題糾紛時候有抗辯的權利,而在有時候還有先履行抗辯權以及后履行抗辯權,在法規中有詳細的說明,很多人不清楚其中的內容,那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是什么?下面就詳細介紹。
一、概念
先履行抗辯權,本質上是對先期違約的抗辯。先期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首先違約,是另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原因。先履行抗辯權是對負有先履行義務一方違約的抗辯,亦即對先期違約的抗辯。
先履行抗辯權是對違約的抗辯,這使其區別于權利消滅的抗辯。權利消滅的抗辯是因合同履行效力消滅,當事人享有的拒絕履行的抗辯權。比如,發生不可抗力致使一方合同義務全部不能履行,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對相對方要求自己履行合同的請求,可主張權利消滅的抗辯,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當不可抗力致合同部分不能履行,亦發生權利消滅的抗辯,當事人可以履行能夠履行的那一部分。當不可抗力致合同遲延履行時,一般情況下,另一方的履行期限應當順延(特別是在一方履行是另一方履行條件的情況下)。如果遲延履行一方要求在后履行的一方如期履行時,在后一方拒絕按原期限履行,不屬于先履行抗辯權而屬于權利消滅的杭辯權。因不可抗力致自己一方履行遲延,合同對另一方履行期限的規定隨之失去效力。
創立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有助于區分雙方違約和一方違約的問題。中國《民法通則》第113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民事責任。”在雙務合同中,由于雙方義務的關聯性,雙方各自違反應承擔的義務,各自承擔相應責任的情況,是很少出現的。司法實踐中,常有將一方先期違約,另一方中止履行合同認定為雙方違約,而令雙方同時承擔違約責任的情況。先履行抗辯權反映了合同義務之間聯系,運用此概念,能夠清晰地說明一方先期違約與另一方中止履行合同的關系。這對正確認定當事人行為的性質和違約責任是很有用的。
二、構成要件
1、須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
2、兩個債務須有先后履行順序。
3、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其履行不合債的本旨。
法制化的不斷增高,法律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人們群眾的合法權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懂法才能在處理事件的時候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是比較復雜的事件就要及時的請律師來解決,不要自己瞎解決給自己造成損失。
如何辨別房產證樣本真假
車主們在買車時如何辨別試駕車
如何辨別真假發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貨物運輸遭遇暴雨致損屬于不可抗力嗎
2020-11-27各級人民政府該如何去對排污企業進行檢查
2020-12-01案件審理后有哪些執行程序
2021-02-05公司法司法解釋四有哪些新內容
2021-01-18股權激勵,要拿出多少比例合適
2021-01-16承運人是否有法定留置權
2020-12-23賣房已收定金怎樣反悔
2021-03-16累積記分制度有哪些規定
2020-12-21假釋期間什么情況會被收監
2020-12-28被贈與有戶口限制嗎
2020-12-07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1-01強制執行流程有哪些
2020-11-25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房產證更名程序有哪些
2020-11-13勞動合同的解除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19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保險合同要如何變更
2021-01-09人身保險理賠權利可以轉讓嗎
2020-11-11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