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效力訴訟時效是多長?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在我國僅指法律對時效期間的長短另有規定,而不是對是否受時效限制另有規定。按本條,任何情況下以任何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都應受時效限制,只不過不同情況下時效期間的長短不同、開始計算的時間不同、是否應中止、中斷和延長的情況不同。無效合同中一方向人民法院要求返還財產或賠償損失,屬于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應當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起訴,否則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至于訴訟時效的起算問題,應以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開始計算,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合同法》第61條、第62條、第66條、第161條等條規定確定,從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開始計算。民法通則第137條第1項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合同法對此無另外規定。
因此,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仍應遵循此規定,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合同是否有效由人民法院通過判決或仲裁機構通過裁決確認,一方在起訴時合同效力并不確定,一方或雙方也無權自行確定。因此當事人只能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主張權利,時效期間應從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計算。如企業之間的借款合同雖然無效,但時效的起算只能以約定的還款期限屆滿之次日為準,不能以銀行款項借出之次日開始計算,也不能以出借人主張權利被借款人拒絕之次日開始計算,更不能以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無效之次日開始計算。
實踐中不乏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前不知道合同無效,因此仍期待合同履行而沒有及時提出返還或賠償的請求,此時權利人不知也不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時效期間不應開始計算。
針對于雙方,如果認為自己的合同都是有爭議的話,那么就可以在三年之內向法院提起訴訟,來確定該合同是否屬于有效,如果超過三年的話,法院將不會進行維護當事人所應該獲得的相關權利。即使該合同屬于是有效合同都不會產生法律效力。
簽訂合同的時候怎樣審查合同效力
商品房預售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合同效力糾紛如何解決,無效合同的表現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不肯補償員工怎么辦
2020-11-20什么是三級醫療事故
2021-01-16最高人民法院包括哪些
2020-11-12使用虛假身份證件會定罪嗎
2020-12-28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企業申請破產應提供什么材料
2021-03-04取保候審的最新法律規定
2021-02-27怎樣寫欠條
2021-03-25繼承權的喪失有哪些情形
2021-03-24贈予撤銷的適用情形
2021-02-03打人沒有證據能立案嗎
2021-02-15違反保密協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09勞動關系糾紛追溯期多久
2021-01-05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保險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嗎
2020-11-12無照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應理賠
2021-03-18代簽名出事后賴賬 保險公司多事食苦果
2021-02-17房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1-01-19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