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為借款合同設定擔保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擔保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擔保是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項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1986年我國民法通則就對擔保的原則作出了規定。1995年,在總結我國擔保制度實踐經驗和借鑒國外通行做法的基礎上制定了擔保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在借款合同中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采取以下擔保方式:
1.保證。保證是指保證人與貸款人約定,當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承擔責任的行為。保證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連帶責任保證,即貸款人和保證人約定,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二是一般保證,即貸款人和保證人約定,在借款人經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借款人財產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2.抵押。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法律規定的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在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貸款人有權依法將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抵押物的范圍應當是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抵押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3.質押。包括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動產質押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貸款人占有,以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貸款人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的價款優先受償。權利質押是指轉讓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作為質押的擔保方式。以下權利可以設定質押: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等權利。
貸款人將借款支付給借款人后,其風險都是由貸款人承擔。為了保證債權的實現,減少借款的風險,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在信貸業務中越來越多的采用擔保的方式。根據商業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應當對保證人的償還能力進行全面審查,確定保證人是否真實地提供保證;對抵押物、質物的權屬和價值進行認定、核實,查明其產權證明并對實現抵押權、質權的可能性進行嚴格審查。只有經商業銀行審查、評估,確認借款人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才可以不提供擔保。因此,金融機構借款的,當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確定擔保的方式。自然人之間借款的,當事人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擔保問題作出約定。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想要設置擔保的話,那么,可以讓,保證人進行保證,也可以進行抵押,還可以進行質押,這三種是不一樣的,如果進行質押的話,那么要簽訂質押合同。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拖欠農民工工資新規定
2021-02-10可主張哪些工傷賠償,怎樣獲取工傷賠償
2020-11-19耳朵十級傷殘鑒定標準
2021-03-22個體戶自己刻章犯法嗎
2021-03-11價格上惡意競爭違法嗎
2021-03-21部分判決不服上訴的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08緊急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1-01-04離婚調解無效何時判
2020-12-12結婚年齡降至18周歲是真的嗎
2020-11-10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實習期簽署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7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別人逗狗將我傷害,該怎么索賠
2020-12-10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有哪些?
2021-03-07人壽保險索賠要有哪些材料及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3-09國內運輸保險的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1-08太平洋保險交滿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