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損害是否應當確立具體的國家賠償責任
10年前就曾因污染嚴重而曝光的淮河支流沙潁河最近再度出現,理由同樣是污染,目前它已經成為了一條“致癌河”。10年間已有數百人因飲用高污染、富含致癌物的水而死亡。不過,其中最觸動的是當地村民無奈又無望的話:“誰得病誰家就敗”“人活得都沒有希望了”。
顯然,飽受環境污染的最底層公民陷入了尷尬的兩難境地:既無法享受醫療保障制度的庇護,又無法獲得環境損害賠償機制的有效救濟。
“有權利就有保護,有損害必有救濟”,這是一條最基本的法理。然而現實中,通過法律途徑獲取民事救濟不蒂于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環境受害者往往是“賠了健康又折金”。因此,為真正地體現以人為本,除了加強民事救濟一途之外,筆者認為還非常有必要確立社會救濟途徑,比如國家賠償機制。
確立國家賠償機制就是要將人民的生命健康權置于最高地位,之所以如此建議恰是由我國環境治理的現實尷尬牽動的。在我國發生環境污染致人損害后,地方政府往往只注重對污染企業進行行政處罰,追究其行政責任。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與污染企業之間的利益關聯,行政處罰的力度往往不足。話又說回來,即使執行力度到位,行政處罰的款項也都進了國庫,受害者并沒有得到賠償。
國家之所以某種程度上要承擔賠償責任,除了基于人文關懷的考慮之外,從法理和實踐上來說,這種責任也并不能歸之于道義而應是一種切實的法律擔當,絕非“國家無責任”。
和應享有的其他權利一樣,公民同樣享有免于生命健康受威脅或受損害的環境權。我們當然可以認為,環境資源是一種全民所有的公共財產。國家不過是這種公共資源的委托管理人,必須對全體公民負責。如果濫用或不恰當履行公民的委托權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在實踐中,環境損害的發生往往源于行政機關執法不嚴,比如限期治理變無期,該關閉一直關不掉。沙潁河水污染致癌二度曝光后,河南省副省長張*衛曾憤怒地質問“這樣的污染和直接殺人有什么區別!”但真的現實依然殘酷:年底前全省要關閉的150家重點企業目前只關閉了32家。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行政機關不作為或怠于職責給公民帶來損害,從法理上來說,就無從免于責罰和賠償責任。
不過,國家承擔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并不完全依靠財政負擔,否則就等于將污染者的損害責任轉嫁給了納稅人。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利用征收的排污費,資源補償費等建立環境損害賠償基金。發生污染事故后,由該基金先行賠付,然后向污染企業追償。或者,在沒有建立損害賠償基金的情況下,可以由地方政府先行賠付,然后再由政府向污染企業追償。無論哪種方式,其目的都是一樣的:保護弱勢群體,將人的生命健康權利置于首位。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環境損害要不要確立具體的國家賠償責任”問題進行的解答,環境損害對公民生命健康造成的侵害是非常大的,所以確立具體的國家賠償責任是非常有必要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入股合作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7農村土地征地程序是什么
2020-11-12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
2021-01-16怎樣才能要回購房的定金
2020-12-02用電人不注意安全用電,在合同法上可能面臨什么后果怎么規定
2020-12-10高中學生死亡學校負責法律責任嗎
2020-12-01土地變更登記怎么辦理
2021-01-05農村房屋確權發證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04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年假是按工齡算還是按入職日算
2021-03-06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壽險投保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22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購買汽車保險怎么選擇銷售商
2020-12-30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
2020-11-09農村商業用房拆遷補償辦法是怎樣的
2020-12-01農村拆遷補償,宅基地和房屋是分開補償嗎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