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示預期違約行為和不安抗辯權的區別在哪
不同之處在于:
1、適于的條件不同,不安抗辯權適用于雙方當事人履行有先后順序的情況,而默示預期違約無此限制。
2、權利主體不同,不安抗辯的權利主體是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而默示預期違約可由當事人任何一方主張。
3、行使權利所依據的原因不同,不安抗辯權依據的原因是他方財產于訂約后顯形減少,有難為對待給付之慮,默示預期違約所依據的理由可以有以下三種:
一、債務人的經濟狀況不佳,沒有能力履約;
二、債務人商業信用不佳,令人擔憂;
三、債務人的實際狀況表明債務人有違約之危險,因此,預期違約依據的條件更為寬泛。我國有的學者對英美法系的默示預期違約制度與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進行了對比,認為二者有明顯區別,不能相互代替。預期違約制度較之不安抗辯權更利于保護交易秩序。而還有人認為,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制度與英美法系的默示預期違約制度雖然在某些萬面存在差異,但制度價值是一致的。
就本來意義而言,不安抗辯權表明債務人于合同債務到期時,要求債權人先為一定的擔保或給付行為,在債權人未對待給付或提供相當的擔保前,債務人可拒絕自己的給付,不安抗辯權的實質是債務人免除先為給付的特殊法律理由,也就是說,不安抗辯權的法律效力在于阻卻請求權,免除先履行合同義務。如果一方行使不安抗辯權,另一方提供了適當的擔保,而不安抗辯權就行使完畢,雙方繼續按合同約定各自履行;如對方不能提供擔保,那么有義務先為給付的一方有無權利解除合同呢?對這一點,大陸法系的民法規定得不明確,但學理大多認為,中止履行的這種持續抗辯權不能永久持續,這樣會使合同處于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中,故在對方未提供擔保或末為對待給付經過一定時間,也應賦予抗辯人以解除合同的權利,以使之從合同關系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并使法律關系及早穩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輛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14判無期徒刑可以探監嗎
2020-12-05無房產證原件能否過戶
2020-11-25家庭暴力引發的故意傷害要如何處理
2020-12-01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用工單位違反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62020疫情期間允許公司辭退員工嗎
2020-11-15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保險除外責任條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里
2021-03-22保險合同部分無效會影響合同效力嗎
2021-02-22合同糾紛: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1-01-29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27保險受益權的適用范圍
2021-03-26鄉級人民政府怎樣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