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從公平原則出發,賦予了債務人諸多權利: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
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同時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另一方當事人在同時履行的時間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按約定履行的,有權保留自己的給付義務,這種保留給付的權利就是同時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66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二、后履行抗辯權
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或者未按約定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不履行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后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67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三、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指雙務合同成立后,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對方不能履行義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有權單方中止履行合同義務。《合同法》第68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3、喪失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它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需要說明的是,當事人依照上述規定中止履行義務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四、債權無效抗辯權。《合同法》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無效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當事人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應當將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違法能否請求國家賠償
2020-11-09律師函收費標準
2020-11-19法律規定拘役是否是刑罰
2021-01-15拆遷公司收入怎么計算營業稅
2020-11-11哪些情形下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不用賠償
2021-02-27去拘留所探視要帶什么手續拘留所
2020-12-08交通事故應由誰管轄
2020-12-12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交強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2-26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保險合同規定車禍過時報案不賠償條款屬霸王條款
2020-12-01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