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上的危害行為
基于人的意識和意志支配實施的客觀上侵犯法益的身體活動。
危害行為三特征:
有體性:身體活動包括舉動和靜止,不包括犯意形成與流露。
【注意】:區別言論與發表言論。
有意性:刑法只調整有意識和有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為,而不包括反射動作、睡夢中的舉動等等。
有害性:刑法只禁止在客觀上危害社會的行為,對社會無害的身體舉止不會被規定在刑法中。其社會危害表現為法益侵犯性,包括對法益的實際侵犯和侵犯危險。
2.刑法上的行為
包括實行行為、預備行為、教唆行為、幫助行為。其中實行行為是刑法的中心概念,因為實行行為是刑法分則規定的、具有法益侵犯急迫可能性的行為,是刑法主要禁止的行為。
實行行為的判斷標準:
第一,形式上符合客觀構成要件,而且具有法益侵害的緊迫性。實行行為通常是刑法分則規定的,但刑法分則規定的行為并不一定是實行行為,有可能屬于預備行為。
【特別提示】:行為是否具有法益侵犯性,是以客觀事實作為標準來判斷,而非以行為人主觀認識的事實為標準進行判斷。具體來說,應以行為時存在的所有客觀事實為基礎,并對客觀事實進行一定程度的抽象,同事站在行為時的立場,原則上按照客觀的因果法則進行判斷。
下列行為屬于實行行為:增加或者提高了已經存在的法益危險;改變實現設定的危險發展過程以減少危險,但未能消除全部危險;制造只有通過損害某一法益的危險的因果進程。
下列行為不屬于實行行為:減少或者避免法益的侵害的行為;對已經存在的法益危險沒有防止結果發生義務的人,沒有增加危險的相關行為。
第二,屬于類型性的法益侵害行為,即從社會相當性上評價屬于社會生活中被禁止的有法益侵犯可能性的行為。
實行行為與其他刑法理論的關聯:
第一,影響犯罪未遂、犯罪預備的區分:如果已經著手實行行為,絕對不可能成立犯罪預備。
第二,影響犯罪未遂與不可罰的不能犯地區分:如果沒有法益侵犯性的行為存在,那就沒有犯罪的存在。
第三,影響因果關系的判斷;因果關系是討論實行行為與實害結果之間的關系,如果沒有實行行為,那么實害結果就只能是另一實行行為或者自然事件導致。
例如甲為了殺死乙,打算下午外出打獵時制造事故打死乙;早上檢查獵槍時,槍支走火導致乙死亡。本案中甲在殺人故意支配下只實施了預備行為,所以死亡結果不能歸于故意殺人行為;導致乙死亡的只能是過失的實行行為。本案甲的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
第四,影響共犯人的分類:共同犯罪人根據分工不同,可以分為實行犯、教唆犯與幫助犯。
直接正犯與間接正犯
行為人以自身的直接、積極的身體活動實行犯罪的,是直接正犯。
行為人通過支配他人進而支配犯罪事實的的,是間接正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租人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2021-02-19餐飲服務許可證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1-20可主張哪些工傷賠償,怎樣獲取工傷賠償
2020-11-19起訴狀可以用打印件嗎
2021-03-26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預售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2-20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
2020-12-03集體土地有商住房證有法律效益嗎
2021-01-02【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工人意外保險屬于什么科目
2020-12-29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人身保險費率是什么意思
2021-02-22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財產保險意外傷害險種的理賠流程
2021-03-22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保險人履行對免責條款提示、明確說明義務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6上海城鎮保險包含哪幾種
2021-01-17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