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維護死人名譽權嗎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侵權責任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我國現有法律保護死人的名譽權的。
《民法通則》101條規定公民享有名譽權,應包括保護死者名譽權,這點已為我國司法實踐所證實。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8月7日)已明確,死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
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又將以往僅就死者名譽權的延伸保護擴大到死者的其他人格要素,包括姓名、肖像、榮譽、隱私以及死者的遺體、遺骨等方面。
由此可見,對死者的名譽權乃至姓名、肖像、榮譽、隱私等人格、身份權的保護,是有充分法律依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所謂名譽,從字義上解釋,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聲譽。也就是說,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名譽直接關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它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乃至其它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名譽權是民事主體的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
因此,除了我國憲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規很重視這項權利的保護之外,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在確認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的同時,又以禁止性法律規范規定了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目前在民法總則中主要是說明了死者享受到名譽權的,如果仍然對對方的一些死后的名聲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家屬可以起訴處理的,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遣送出境是什么意思
2021-02-27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
2021-03-02增資后注冊資本怎么算
2021-03-02什么樣的智力成果可以獲得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
2021-01-18交通事故訴訟的證據有哪些
2021-02-03交通事故責全責保險賠償需要保險公司的人在場嗎
2021-03-18無競業限制但有保密條款是否應該補償
2020-11-08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占用河灘地如何處罰
2021-02-12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變更保險合同程序怎么走
2020-12-30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適用保險合同解釋原則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4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