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到醫院看病的時候,如果遇到誤診的情況,可能導致醫患糾紛,雙方就賠償問題協商不成的,可以向當地衛生局申請調解。第三方機構調解是解決醫療糾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為雙方節約時間和精力。那么,衛生局醫療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下面我們通過小編的這篇文章了解下。
一、衛生局醫療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行政調解是指衛生行政部門對于醫療糾紛的調解。就我國的情況而言,衛生行政機關在醫療糾紛調解中占據著核心地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此作了專門規定:衛生行政機關調解的范圍是當事人之間關于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爭議;調解是可選擇的并且不具有強制力,其履行取決于當事人的意愿。實踐中,衛生行政部門作為行政機關以及行業主管機關,其所具有的權威性對醫療糾紛的調解具有重要作用,許多醫療糾紛都通過調解獲得解決。
1、調委會應當指定1名或2名人民調解員主持調解,醫患雙方當事人對調解員提出回避要求理由成立的,應當予以調換;
2、醫患雙方當事人可聘請律師或委托代理人參加調解;
3、調解應當在專門設置的調解場所進行;
4、調解人員進行調解時應當做好調解筆錄。
5、經調解達成協議的醫療糾紛,按照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協議制作書面調解協議書。
6、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醫療糾紛,告知其他解決途徑。
二、醫療糾紛調解書的效力如何?
醫患雙方的和解,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6條中有明確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
協商解決醫療糾紛是司法自治原則的具體體現。民事主體可以在符合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因此醫患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醫療事故的賠償等責任的爭議通過自行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醫患雙方協商的成果——協議書,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質。因此,協議一經達成,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但是,由于其是一種私下協議,因此,對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不具有約束力,任何一方當事人在協議達成后,仍然可以“協議存在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等提起訴訟,不能因此產生剝奪或者限制一方當事人訴權的法律效力。
綜上所述,衛生局及人民調解委員會是處理醫療糾紛的機構之一,患者向衛生局提出調解申請后,衛生局會組織人員成立調委會。然后通知醫患雙方到場,展開調解。經過有效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后,應該簽署一份醫療糾紛調解書。
關于醫療糾紛責任認定和承擔方式
醫療糾紛處理要哪些程序?
醫療糾紛的行政處罰的種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處理醫療事故
2020-12-21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當事人復婚后又離婚的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27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合同的保全包括哪幾種措施
2021-02-22小產權房產可以做保全使用嗎
2021-02-03交強險理賠怎么查勘和定損
2020-12-02意外險的計算公式
2021-03-19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侵權責任和產品責任可以同時主張嗎
2020-12-25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概念特征是什么
2020-11-15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財產保險如何變更受益人
2021-02-24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什么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0-11-13土地承包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11土地流轉合同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1公司注冊地拆遷有否賠償
2020-12-07營業房拆遷補償比普通房屋拆遷補償多多少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