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理】原告訴稱:2003年5月27日,原、被告簽訂《轉讓協議》合法有效,且《轉讓協議》具備履行基礎。因房價上漲因素,被告單方面違約,故請求判令被告履行《轉讓協議》、履行交房義務并與原告辦理產權過戶手續。2004年7月22日,因得知被告已將系爭房屋再次轉讓給了案外人,并已辦理過戶登記手續,故原告被迫變更訴訟請求,撤銷原第一條訴訟請求,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905,550元。被告辯稱:被告在簽訂《轉讓協議》時并未取得房地產權證,且現上海市已禁止期房轉讓,故其與原告簽訂的《轉讓協議》無效。其次,被告并未收到原告房款,過錯責任在原告。在原告變更訴訟請求后,被告辯稱原告主張的賠償金額過分高于《轉讓協議》約定的違約金金額,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請。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本案原、被告所簽訂的《轉讓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有效,雙方均應按約全面切實履行。被告關于協議無效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信。原告于簽約當日取款人民幣114,000元、中介公司就此出具收條以及被告出具的確認書,可以認定原告已按約將首筆房款暫存于中介公司處。而證人劉-鋒的證言、被告出具的確認書均證實中介公司已盡通知轉付義務,而是被告拒絕領取該款并將系爭房屋再次轉讓,致使協議無法繼續履行,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故被告無權單方面解除協議,且其行為已構成違約,依法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現原告認為實際損失大于違約金的約定而主張實際損失,鑒于原告僅支付了首筆房款,從均衡雙方利益出發,酌定判決被告賠償原告損失人民幣450,000元。【案例分析】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款之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無效。本案中雙方簽訂的《轉讓協議》并未與全國人大頒布的法律及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相抵觸,應為有效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子女撫養費付到多少歲
2020-12-21勞動者申請司法援助的條件
2021-01-05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哪些作品呢
2021-02-07如何討回回購房定金
2020-12-05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哪些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17房產拍賣中哪些你不知道的條件
2021-02-25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江泰保險旅游意外險
2020-11-08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學生在校跳樓身亡保險有賠嗎
2021-03-01保險公司不按條款賠付怎么處理
2021-02-09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保險合同暫時中止會失效嗎
2021-03-04保險代理人的業務范圍是什么
2021-01-17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食堂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31拆遷安置合同中,都要有哪些內容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