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制度的源起之所以不能像諸多的民事法律制度那樣,追溯到羅馬法,而是以日耳曼法的法律原則為契機演繹發展起來,
在羅馬法上,尚不承認善意取得制度。而是奉行“任何人不得將大于其所有的權利讓與他人”的原則,側重對所有權人的保護,即使受讓人為善意,所有人也得對其主張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但應予注意的是,羅馬法并非完全無視受讓人的利益,而是規定善意受讓人得主張時效取得,而且其取得時效期間較短,僅為一年。日耳曼法與羅馬法有所不同,它基于“以手護手”觀念,采納“所有人任意讓他人占有其物的,只能請求該他人返還”的原則,側重對受讓人利益的保護。一旦權利人將自己的財產讓與給他人占有的,只能向占有人請求返還占有物,如占有人將財產移轉給第三人時,權利人不得向第三人主張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而只能向轉讓人請求賠償損失。一般認為,善意取得制度就是近代以來以日耳曼法的這一制度設計為基礎,又吸納了羅馬法上取得時效制度中的善意要件,從而得以產生發展起來的。
二、票據權利善意取得制度概說
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又稱票據的善意取得,他是票據法中規定的票據權利原始取得的重要方式。所謂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是指依票據法規定的轉讓方法,善意且無重大過失地從無票據處分權人處取得票據,即取得票據權利的制度。
在現代商品經濟社會中,票據以其獨特的支付、匯兌、信用等功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票據立法的宗旨,在于促進票據流通,保護交易安全。如果在其一交易環節中發生了票據轉讓是由無處分權人所為的情況,在票據上原真實權利人與受讓票據的善意持票人的利益對應上,票據法明確規定保護善意持票人的利益,而犧牲真實權利人的利益。日本學者長谷川雄一認為善意取得是對于取得者對轉讓人為權利人這樣一種信賴的保護的制度,從而治愈了其前手無權利的瑕疵。
有關善意取得,主要有以下幾種立法例:
1.確定權利說?!度諆韧呓y一匯票本票法》第16條2款規定:“匯票持有者因任何原因失去匯票時,其已依前項規定對該匯票證明其權利之執票人,無放棄此項匯票之責任,但其取得匯票有而已或者重大過失者,不存在此限。”通過分析發現,在此規定上并未出現“善意取得票據權利”的字樣,而是通過對持票人惡意及重大過失的判斷來認定票據喪失者的票據返換請求權的有無。
2.反面解釋說。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票據法上的“反面解釋”模式規定:以惡意或重大過失取得票據的,不享有票據權利(我國《票據法》見于第12條),反過來就是“善意且無重大過失取得票據的,即享有票據權利。
3.正當持票人說。英美票據法強調正當持票人制度,它也強調持票人的善意(goodfaith)。但是正當持票人制度的內涵和外延都比善意取得制度大得多,正當持票人的權利也不僅只是票據權利,還包括不受某些抗辯的權利(見于《美國統一商法典》第3—305條)。不過,票據的善意取得者只要支付了對價,他在英美票據法看來就是正當持票人。
一般來講,前兩種立法是比較典型的票據善意取得制度。實際上,二者在理論構成上也無重大差異,只不過在行文上強調不同的側重點。
三、票據權利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票據權利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是指在判定票據權利是否為善意取得時必須具備的法定要件。
(一)須是從無票據處分權的人手中取得票據
所謂無票據處分權,筆者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兩種情形:一為無票據權利亦無處分權;二為有票據權利但無處分權。第一中情形比較常見,但法律對此無處分權人,僅局限在持票人的前手,至于其間接前手則不問。第二種情形為讓與人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的情形。例如A簽發一張票據于B,B將之背書于無行為能力人C,C將票據背書轉讓于D.有人認為,C因無行為能力并不能取得票據權利,所以C為無權利能力人,筆者認為,C雖然為無行為能力之人,但并非無權利能力之人,況且民法上亦不排除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接受贈予權利,所以C作為B之被背書人仍能取得票據權利。但是,當C再向D轉讓時,C作為無權利轉讓人,其轉讓不發生法律上的效力。從而C得以票據行為之無效否認自己票據債務之存在,并進而否定D對自己的票據權利。
認為C為“無權利人”的說法,其意圖在于歸納出善意取得均發生于前手無票據權利這樣一個前提。但是這種歸納可能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存在著“前手無票據權利但有票據處分權”這樣一個情形,對于某些票據債務人來說,如出票人即屬這樣的情形。
綜上所述,筆者將票據善意取得的第一個條件,歸納為“前手無票據處分權”。
(二)、須依照票據法規定的轉讓方法而取得
我國票據法上規定的轉讓方法,僅指背書而言,未以背書取得票據的,不發生善意取得的效果。例如,通過稅收、繼承、贈與、公司合并、破產清償、普通債權轉讓等方法取得票據,即使取得者為善意,亦不能發生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
此時取得者的票據權利,不發生對票據債務人的抗辯切斷,票據債務人可以以對其直接前手的抗辯事由對抗取得者。
若前手背書人在票據上作了“禁止轉讓”的記載,依我國票據法,票據仍可以背書轉讓,但此時的背書對原背書人不生背書轉讓的效力,所以不發生善意取得的效果,只能由其后的背書人承擔背書責任。因此,在其后的背書人和受讓人之間,則可能發生善意取得的效果。
在委托收款背書和設質背書的場合,由于票據上記載了“委托收款”和“質押”的字樣,所以從外觀上即可判明票據關系的實質內容,此時受托人和質權人并不成立對票據債務人的善意取得,但若受托人或質權人又為背書轉讓,則其后手可成立善意取得且其善意取得的權利不再有質權的負擔。
對于超過付款提示期限的匯票背書轉讓的,被背書人僅對期限后的背書人善意取得票據權利。此時的權利內容,僅為追索權。對原債務人或原背書人則不得主張票據權利善意取得,因為期后背書對原債務人或原背書人僅生一般債權轉讓的效力。需注意的是,若期后的背書只有一次,又背書人為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或簽名為偽造,則也不發生善意取得的效力,期后背書中至少要有一次背書為有效背書,才可能發生善意取得,其原因見構成要件之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的步驟
2020-12-08監察人員能否進入強制措施場所取證
2021-03-07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多少錢,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當場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備案
2021-01-12休產假期間被裁員怎么賠
2020-11-22警察如何辦理治安案件
2021-01-31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什么是非法解除勞務合同
2021-02-18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淺析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有關農用承包地制度
2021-02-06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要提交準備金評估報告嗎
2021-01-08主合同、保證合同與保證保險合同能否合并審理
2021-02-21意外傷害保險期限是多久
2021-01-03在保險公司掛職有危險嗎
2021-03-06原位癌的責任免除有哪些
2020-11-30土地承包合同撤銷補償問題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