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育局,總參軍訓部、總政宣傳部,各行業體協,各直屬單位:
為確保《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順利、有序地實施,我總局制定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你們按照本規劃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體育總局
二00一年八月十四日
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規劃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規劃
經國務院批準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一期工程預期目標已經達到,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的框架初步形成。
根據未來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遠景目標和《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要求,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二期工程如下安排。
一、指導思想
(一)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作為根本任務。
(二)繼續堅持國家與社會共同興辦體育事業的格局,走社會化、科學化、產業化的道路。
(三)深刻汲取法輪功的教訓,增強陣地意識、政治意識,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體,逐步建立健全政策法規,保障全民健身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抓住國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積極扶持中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同時鼓勵經濟發達地區斷完善居民開展健身活動的條件。
(五)繼續抓好建身邊場地、抓身邊組織、辦身邊活動的"三邊"工程,切實把全民健身事業的基礎建設和制度建設放到重要位置,全面部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推動普及。
二、目標和任務
(六)經過十年努力,實現全民健身事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和面向大眾的體育服務體系。
(七)群眾體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全社會體育意識普遍增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到占總人口的40%左右,國民體質普遍增強。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顯著提高,城市社區和鄉鎮建有方便居民進行健身活動的體育設施,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陣地在現有的基礎上有較大的發展。群眾體育健身活動的環境和條件明顯改善。城市社區、農村鄉鎮普遍建立體育指導站(中心),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達到65萬人以上。
(八)群眾體育管理體制逐步完善。形成以地方政府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體質,國家與社會、個人共同興辦,充滿生機活力的全民健身運行機制。
三、對策和措施
(九)進一步強化各有關部門共同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職責。體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工作。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各行業和社會各界辦體育的積極性。
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大力發展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地方全民健身事業。
(十)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切實把推行全民健身計劃作為工作重點,加強領導,編印籌規劃。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研究解決實施中的問題。
(十一)加強以學校為重點的青少年體育工作。各類學校要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十分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保證學生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按照教育性、科學性、趣味性、全面性的原則,堅持寓學、寓練于樂,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十二)加強以鄉鎮為重點的農村體育工作。要建立以鄉鎮為龍頭,村民委員會為基礎,農民體協為紐帶的組織網絡。大力開展"因地制宜、科學文明"貼近廣大農民的體育活動。
(十三)加強以社區為重點的城市體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社區內各單位人才、資源和場地等條件,建立各類體育協會、健身俱樂部等便 于居民就近就便參加體育活動的組織。社區體育要堅持業余、自愿、小型、多樣。
(十四)關注老年人、殘疾人體育。要依托社區開展老年人、殘疾人體育,發揮社區體育組織在老年人、殘疾人體育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加快社區老年人、殘疾人體育設施的建設,公共體育場所要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優先優惠服務。
(十五)倡導民族傳統體育。進一步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的優勢,開發民族體育資源,做好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廣工作。
(十六)重視軍隊體育。軍隊體育由軍隊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組織,國家體育總局將繼續使用體育彩票公益金支持部隊開展體育健身活動。增強官兵體能,活躍部隊文化生活,提高部隊戰斗力。
(十七)繼續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工作的力度,各級體育宣傳主管部門要推動和協助新聞媒體報道全民健身工作開展情況、典型經驗和典型事例,重大活動要集中報道,擴大影響。
(十八)開展以青少年為重點的"五個億萬人群"(即:億萬青少年兒童,億萬農民、億萬職工、億萬婦女、億萬老年人)的健身活動。抓好每年全民健身周活動。大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適合不同人群參與的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高全民健身活動的科學化、組織化、規范化水平。組織引導好廣場體育、公園體育以及節假日體育。
(十九)積極推進群眾體育科技進步,加強全民健身研究與服務工作。在繼續開展國民體裁質監測系統研究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重視群眾體育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與普及工作,反對偽科學。
(二十)加強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體育指導站(中心)建設,做到"有人員、有陣地、有經費、有活動"。建立健全群眾體育社會團體和其它群眾體育組織,形成社會化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
(二十一)加快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步伐,不斷擴大隊伍,對在營利性體育健身場所從事體育組織和指導工作的人員,逐步施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二十二)加快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和開放。建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集中一定財力,有計劃的建設社區、鄉鎮和居民區公共體育設施。全國公共體育場館設施要做到全部用于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做到體育場館在課余時間向社會開放。
(二十三)加強相關法規建設,積極制定社會體育工作、體育社會團體、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與管理及保障不同人群參與體育活動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加強體育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保障人民群眾
合法的體育權利。
(二十四)各級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對全民健身事業的資金投入,鼓勵廠礦、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資助支持全民健身事業。
(二十五)國家體育總局在繼續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抓好全民健身工程建設的同時,實施"雪炭計劃",扶貧幫困。從2001年開始,集中一定數量的體育彩票公益金,對如三峽庫區、革命老區、老少邊窮地區和遭受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援建公用體育健身設施,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形象工程。
(二十六)施行國民體質監測制度,開展國民體質測定和監測工作,力爭將國民體質監測指標納入國家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并定期公布國民體質狀況。發揮國民體質測定與監測工作的社會效益,爭取逐步使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成為學校和行業招生、招工的基礎指標。
(二十七)實施對西部地區和經濟落后地區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在全民健身設施建設、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四、實施步驟
(二十八)按照"整體規劃、逐步實施"的要求,第二期工程分為二個階段。2001~2005年為第一階段,鞏固完善已經建立的全民健身體系的基本框架,2006~2010年為第二階段,全面推進全民健身體系建設;普遍提高全民健身體系各個部分的規模和水平,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目標和任務,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