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為切實加強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現就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74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國辦發〔2002〕28號),做好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核定和編制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抓緊做好中小學編制核定工作
1.按照國辦發〔2001〕74號和國辦發〔2002〕28號文件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中小學編制實施辦法,指導、落實本地區中小學編制核定工作;要積極貫徹落實國辦發〔2002〕28號文件提出的要求,抓緊做好中小學編制核定工作,并將結果報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
2.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編制、財政部門,根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編制實施辦法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提出本地區中小學人員編制方案。要按照精簡、規范、合理、高效的原則,規范中小學內設機構名稱和職責,控制中小學領導職數,合理確定教師與職員、教學輔助人員、工勤人員的結構比例。
3.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批準的教職工編制總額內,調控中小學班額(每班學生數)和班級數,科學確定中小學教職工工作量,采取在校學生人數、標準班額、班級數、每班教師定員等指標,區別學校層次和地域分布,計算并分配中小學校編制數額。要根據生源變化和學校布局調整的情況,合理調劑學校之間編制余缺。
二、中小學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的確定
4.中小學根據學校類別、規模和任務設置管理機構,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普通中學職能機構設教導處(室)、總務處(室),重點中學和24個班以上的學校可增設1~2個機構。完全小學職能機構設教導處(室)、總務處(室)。其中12個班以下的小學只設管理崗位不設職能機構,可配備教導主任和總務主任各1人。
5.要嚴格控制中小學領導職數。普通中學規模在12個班以下的配備校級領導1~2人;13~23個班的配備校級領導2~3人;24~36個班的,配備校級領導3人。完全小學規模在12個班以下的,配備校級領導1~2人;13~23個班的配備校級領導2~3人;24~36個班的,配備校級領導3人。普通中學和完全小學規模在36個班以上的,可酌情增加校級領導1~2人。農村初級小學(1~3年級)或分校、教學點指定1名教師負責學校工作。根據國辦發〔2002〕28號文件精神,鄉(鎮)中心學校校長負責本鄉(鎮)的教育教學業務管理,因此鄉(鎮)中心學校可增加校級領導1人。
三、中小學人員編制的核定和分配
6.中小學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學要求安排班額,并根據班額組織教學班級。原則上普通中學每班學生45~50人,城市小學40~45人,農村小學酌減,具體標準由各省(區、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要結合近幾年高中、初中、小學各學段入學人口變化情況,綜合考慮學校校舍、教師數量等條件適當安排班額和班級數。在入學人口高峰時期可采取過渡辦法安排班額,但要采取有力措施解決班額超過55人的現象,遏制部分中小學班額過大的勢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照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要求降低標準班額。
7.按照國辦發〔2001〕74號文件的編制標準折算,普通高中每班可配備教師3.0人;普通初中每班可配備教師2.7人;城市小學和縣鎮小學每班可配備教師1.8人;農村小學每班可配備教職工數由各省(區、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見后附參考表)。教師數確定后,職員、教學輔助人員、工勤人員編制按教職工總數的一定比例計算,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核定到校。
8.各地可根據國家規定的中小學各年級教學計劃和課程計劃,綜合考慮教師所承擔的備課、批改作業、指導課外活動等教育教學任務和學校分配的其他工作,結合教師編制總數等因素確定教師標準周授課時數。
9.按照國辦發〔2001〕74號文件規定,在具體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時,內地民族班中小學,城鎮普通中學舉辦民族班的學校和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的班級,寄宿制中小學校,鄉鎮中心小學,安排教師脫產進修,現代化教學設備達到一定規模的學校,承擔示范和實驗任務的學校,山區、湖區、海島、牧區和教學點較多的地區,在按照學生比例計算編制的基礎上,按照從嚴從緊的原則適當增加編制。安排教師脫產進修所增編制以及承擔學生勤工儉學和實習任務的校辦工廠(農場)核定的少量后勤服務事業編制,按隸屬關系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安排使用。
四、中小學編制工作的規劃和指導
10.教育行政部門要將中小學編制核定和管理與本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的規劃結合起來,加強指導,長遠考慮,統籌規劃。在核定和分解各中小學校編制數時,要充分考慮近幾年中小學生源變化和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定編方案。根據編制標準核算出需要較大幅度增加編制的地方,要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逐步配齊教師和人員。中小學教職工編制要定期調整,實行動態管理。
11.要堅決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辦發〔2001〕74號文件、國辦發〔2002〕28號文件提出的要求,清理各種形式占用的中小學人員編制,清理各類“在編不在崗”人員。對占用學校編制而不在學校工作的人員,要限期與學校脫離關系,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為其支付工資。今后任何部門和單位一律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
12.教育行政部門要發揮學校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積極穩妥地做好中小學教職工人員分流工作,盡量避免對教育教學工作和社會穩定產生波動和影響。按照國辦發〔2002〕28號文件精神,中小學在編教職工分流參照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分流政策執行。要將中小學教職工隊伍的調整分流與推進和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改革學校用人制度,推動教師交流,引導教職工從城鎮和超編學校向農村和缺編學校流動,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基礎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注:上表系根據國辦發〔2001〕74號文件附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折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12-04-27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2-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004修訂)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萬國郵政聯盟組織法第六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毒品違法犯罪舉報獎勵辦法
1970-01-01博物館條例
2015-02-09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修訂)
2012-02-07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公布遼寧大黑山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13-06-04國務院關于同意將云南省會澤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5-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11-08檢察官職業道德準則(試行)
2009-09-03國務院法制辦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09-03-23國務院關于拉薩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09-03-12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08修訂)
2008-09-10國務院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
2008-05-12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
2008-06-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清理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通知
2007-04-15國務院關于現役革命軍人在征收農業稅時如何計算農業人口的規定
1955-05-31國務院關于今后在行文和書報雜志里一律不用“滿清”的稱謂的通知
195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