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安徽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安徽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9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安徽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建設,加強安全生產領域社會監督,鼓勵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舉報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發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安徽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本辦法適用于安徽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省安全監管局)受理的本省行政區域內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舉報事項。
鼓勵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水上交通、油氣管道、民爆物品、特種設備、煙花爆竹、城市軌道交通、城鎮燃氣、粉塵涉爆、金屬冶煉、旅游、寄遞物流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進行舉報,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予以獎勵。
國家、省有關部門以及各市、縣(市、區)對安全生產舉報有相關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省安全監管局對受理的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的舉報實行統一辦理、依法核查、及時回復、據實獎勵。
第四條 省安全監管局開發建設互聯網“安徽省安全生產舉報平臺”(以下簡稱“省舉報平臺”)和手機應用軟件(APP),并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負責舉報事項的受理、核查和委托核查、協調督辦、信息溝通、回復、獎勵、統計等事項。
舉報人可在“省舉報平臺”上查詢相關舉報事項辦理結果和獎勵情況。
“省舉報平臺”的建設、運行、維護、舉報獎勵等支出,納入省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并接受省財政、審計部門監督。
第二章 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判定
第五條 本辦法所指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是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國家或者行業標準,經核查認定,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較大危害,如不及時排除或整改,可能造成1人以上遇難、或者3人以上重傷(急性工業中毒)、或者1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隱患。
有關行業領域對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有相關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條 本辦法所指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一)無證無照、證照不全或者證照過期從事生產經營建設活動的;未依法取得批準或者驗收合格,擅自從事生產經營建設活動的;停產停業整頓、整合技改等未經驗收合格,擅自組織生產經營建設活動的;關閉取締后擅自從事生產經營建設活動的;違反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規定的。
(二)未依法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或者特種作業人員未依法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而上崗作業,或者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考核合格的;與從業人員訂立勞動合同時,惡意規避其對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的。
(三)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相應資質的單位(個人),或者未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賃合同中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或者未對承包(承租)單位的安全生產進行統一協調、管理的。
(四)未按規定對危險物品進行管理或者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的。
(五)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出具虛假證明的。
(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隱瞞不報,或者不按規定期限整治消除的。
(七)生產經營單位瞞報、謊報生產安全事故的,或者其主要負責人等相關責任人在發生生產安全傷亡事故后逃匿的。
(八)法律法規、國家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
第三章 舉報辦理
第七條 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以下統稱舉報人)有權舉報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
舉報人應實名舉報,并享有個人信息保密的權利。
鼓勵生產經營建設一線的從業人員積極舉報身邊的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
舉報人可直接登錄手機APP或者互聯網“省舉報平臺”進行舉報,也可通過省安全監管局官方網站、微信、微博進入“省舉報平臺”。
舉報人還可通過安全生產舉報投訴特服電話“12350”、信函、電子郵件、走訪等方式進行舉報。
第八條 舉報人登錄手機APP或者“省舉報平臺”,根據提示填寫有關信息,具備條件的應同時上傳有關照片、視頻、音頻等證據材料。反映舉報內容的文字應盡可能詳細描述有關情況,有關照片、視頻、音頻等應盡可能包含清晰可辨的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或者非法違法行為的狀態。
采取其他方式舉報的,參照以上規定。
第九條 省安全監管局受理舉報后,應及時向舉報人反饋受理信息,并提供查詢等相關服務信息,方便舉報人了解舉報核查進展情況。
省安全監管局根據對舉報內容嚴重程度的初步判斷,對經判斷屬有效舉報的,納入核查范圍,直接牽頭組織核查,或者委托舉報事項屬地或異地的市、縣(市、區)安全監管部門牽頭組織核查。
第十條 省安全監管局對需直接核查,或者市、縣(市、區)安全監管部門接受委托核查的舉報事項,應第一時間組織核查,有關部門應當積極配合同級安全監管部門開展舉報核查工作。
第十一條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對直接核查或者接受委托核查的事項,一般應于30日內完成核查工作。接受委托核查的市、縣(市、區)安全監管部門,應于核查結束后5日內將結果報送省安全監管局,省安全監管局及時對核查結果進行審核。核查和審核結束后,應于5日內回復舉報人。對按規定不予獎勵的,應做好相關解釋工作。情況緊急的,應及時核查回復。
第四章 舉報獎勵
第十二條 對核查屬實的舉報事項,屬于有關部門執法監管沒有發現,或者雖已發現但尚未按有關規定依法處理的,應當給予舉報人一定金額的獎勵。
依法承擔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單位、組織和個人在其工作職責范圍內發現的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不屬于本辦法獎勵范圍。
第十三條 舉報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非法違法行為,經核查屬實的,按以下標準予以獎勵:
(一)避免30人以上遇難、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特別重大事故發生的,給予30萬元(含)至10萬元(不含)獎勵;
(二)避免10—29人遇難、或者50—99人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重大事故發生的,給予10萬元(含)至5萬元(不含)獎勵;
(三)避免3—9人遇難、或者10—49人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較大事故發生的,給予5萬元(含)至1萬元(不含)獎勵;
(四)避免1—2人遇難、或者1—9人重傷、或者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一般事故發生的,給予1萬元(含)至3000元(不含)獎勵;
(五)符合本辦法第六條中規定的其他情形的,給予3000元(含)至500元(不含)獎勵。
第十四條 舉報瞞報或者謊報行為,經核查屬實的,按以下標準予以獎勵:
(一)舉報瞞報或者謊報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的,每查實瞞報或者謊報遇難1人給予5萬元獎勵,最高獎勵50萬元;
(二)舉報瞞報或者謊報一般事故的,每查實瞞報或者謊報遇難1人給予3萬元獎勵。
第十三條及本條的舉報獎勵如國家另有規定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執行。
第十五條 對符合獎勵條件的舉報人,省安全監管局應及時通知其領取獎金。
舉報人接到領獎通知后60日內,憑本人有效證件到省安全監管局領取獎金;逾期未領取獎金的,視為放棄領獎權利。
舉報人無法現場領取獎金的,可說明情況并提供本人身份證明、銀行賬號,由省安全監管局將獎金通過銀行匯至舉報人指定的賬戶。
第十六條 多人多次舉報同一事項的,經核查,給予第一個做出有效舉報的實名舉報人一次性獎勵。
多人聯名舉報同一事項的,獎金可以平均分配,由實名舉報人集體共同持本人有效證件領取獎金,或者由第一署名人持本人有效證件及其他聯名舉報人的有效委托文書和有效證件領取獎金。
第五章 舉報人及舉報處理人的義務和責任
第十七條 舉報人應對其舉報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否則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舉報人不得采取違法行為或者危險方式收集有關證據。舉報人違法收集證據的,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舉報人在違法收集證據過程中危及人身安全、造成人身傷害或者其他損失的,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第十八條 參與舉報受理、核查、辦理的有關國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有關保密紀律,依法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未經舉報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泄漏舉報人身份、舉報內容和獎勵等情況,違者依法依規嚴肅追究。
第六章 附 則
第十九條 對舉報查實的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的整改、處罰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二十條 本辦法由省安全監管局負責解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參照本辦法,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法學學士學位,現執業于湖北省規模最大之一的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湖北省律師協會會員,法律援助中心律師。自從事法律工作以來,始終秉持“專業、專一、專情,為您的事而專”的執業理念,以深厚的法學功底為依托,以豐富的辦案經驗為拐杖,以當事人最大利益為導向,為當事人提供辦案最專業,服務最美好,最優質的法律服務。執業以來以專業化、品牌化、團隊化為發展方向,致力于致力于勞動、人損、建設工程領域的理論和實務研究,并辦理了大量的勞動爭議、人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為當事人提供了全方位專業法律支持,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誠信、責任的品質提供專業、高效的服務,獲得了當事人的信賴和好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2014-02-27全國人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任命的名單(2010年2月26日)
2010-0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延長本屆人民公社、鎮人民代表大會任期的決議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2001-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決定
1988-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糧食流通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綠化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2014-01-17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大連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2013)
2013-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1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1-01-26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國旗回收處理工作的通知
2009-10-15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1999-06-3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
200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