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殘疾人保障條例
(2012年7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預防與康復
第三章 教育
第四章 勞動就業
第五章 社會保障
第六章 社會服務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發展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第三條 殘疾人工作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國家扶持、市場推動,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的原則。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評估考核體系;制定殘疾人 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建立穩定的殘疾人事業經費保障機制,將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并隨著財政收入增長逐步增加;加強殘疾人工作信息化建 設,做好殘疾人狀況的調查、監測、統計等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工作,研究解決殘疾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監督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
殘疾人聯合會(以下簡稱殘聯)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受政府委托,開展殘疾人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并承擔同級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殘疾人工作。
第六條 制定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時,對涉及殘疾人權益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殘疾人和殘聯的意見。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與殘疾人權益相關的康復醫療、教育、就業、扶貧開發、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無障礙建設等工作的監督、檢查和驗收,應當邀請殘聯參加。
各級人大、政協在選舉和推選代表、委員時應當有殘疾人的候選人。殘疾人較多的企業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應當有殘疾人代表。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殘聯應當對在殘疾人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預防與康復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殘疾預防監控網絡。
衛生、人口計生部門和殘聯應當建立健全新生兒出生缺陷預防與早期干預機制;建立殘疾兒童早期報告制度,開展殘疾兒童篩查、診斷、評估、監測、轉介和治療工作,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檔案和數據庫。
衛生、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部門應當針對遺傳異常、疾病、藥物濫用、安全事故、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采取措施預防殘疾發生,減輕殘疾程度。
宣傳部門應當宣傳殘疾預防知識,提高公眾殘疾預防意識。
教育部門應當將殘疾預防知識納入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與健康、生理衛生、生物等教育課程。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制定的康復計劃,開展殘疾人康復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應當組織協調民政、衛生等相關部門、城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殘疾人家庭和其他社會力量,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符合國家規定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社會基本醫療保險范圍。個人承擔部分因經濟困難無力負擔的殘疾人,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給予救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貧困殘疾人的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基本康復需求經費給予補貼。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殘疾兒童實行搶救性治療和康復,為6周歲以下殘疾兒童免費提供醫療康復、輔助器具適配和康復訓練等內容的基本康復服務。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殘疾人康復機構,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殘疾人康復機構。
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漆t院、中醫醫院應當設立康復醫學科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逐步建立殘疾人康復室,配備專兼職康復員和康復訓練器械。
教育、衛生等部門應當將康復專業人員的培養納入全省高等醫科院校教育規劃。
第十二條 各級殘聯設立的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機構,應當做好殘疾人輔助器具的供應、適配和維修服務。
鼓勵醫療機構和企業加強對殘疾人輔助器具的研究、開發和推廣使用。
第三章 教育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針對殘疾人的特殊教育納入教育事業發展總體規劃,發展殘疾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及成人教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教育事業經費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經費。省人民政府根據財力狀況和實際需要安排設立特殊教育專項補助經費,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特殊教育事業。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殘疾學生的助學制度及貧困殘疾學生、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就學救助機制。
貧困殘疾學生、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納入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補助范圍;接受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逐步實現免收學費。
貧困殘疾人、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通過大專院校、自學考試、遠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方式接受教育并畢業的,其戶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助學補貼。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在學前教育機構接受語言和康復教育訓練的聾兒、腦癱兒童、智殘兒童、孤獨癥兒童困難家庭給予適當的康復補助。
寄宿制、半寄宿制學校的貧困殘疾學生、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按照國家和本省規定享受生活補助。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再給予生活補貼。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殘疾人的數量、分布狀況和殘疾類別等因素,設置特殊教育學校;在普通中小學設置特教班,逐步解決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困難;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開設符合殘疾人特點、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
特殊教育學校的編制、公用經費、設備投入、教育補助、教師培訓經費等標準應當符合國家規定。
第十六條 省、州(市)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在普通師范院校開辦特殊教育專業等形式,加強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培訓。對特殊教育機構和各級殘聯舉辦的殘疾人職業培訓機構的教師,取得教師資格證的,納入教師序列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待遇。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手語翻譯、盲文翻譯和經過手語培訓并取得合格證的殘疾人工作者享受特殊崗位津貼。
第四章 勞動就業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統籌規劃,采取優惠和扶持措施,拓寬就業渠道,提供就業培訓和資金信貸幫助,促進殘疾人就業。
鼓勵支持殘疾人自主擇業、自主創業。
第十八條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等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人數比例不得低于本單位職工總數的1.5%。用人單位未按照規定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按照年度差額人數和上年度所在縣(市、區)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交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等有關部門和社會的監督。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繳納、使用和管理的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招考(招聘)工作人員,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限制殘疾人報考,不得拒絕錄用符合條件的殘疾人。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扶持興辦殘疾人福利企業、精神殘疾(智力殘疾)工療站、盲人按摩機構和其他福利性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多形式開發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公益性崗位;對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應當優先采購。
第二十條 用人單位非因法定事由,不得辭退殘疾職工或者單方解除殘疾職工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辭退殘疾職工或者單方解除殘疾職工勞動合同的,應當在30日內報所在地縣級殘聯備案。
用人單位破產或者撤銷時,有關部門應當優先安排好殘疾職工的生活和幫助其實現再就業。
第二十一條 縣、鄉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農村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應當對農村殘疾人減免義務工、各項公益事業收費;對從事生產經營的殘疾人,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生產資料供應和信貸等方面給予幫助。
扶貧等部門和殘聯應當將扶持農村貧困殘疾人工作納入扶貧開發工作規劃,優先扶持符合扶貧條件的農村貧困殘疾人。
第二十二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和殘聯應當對殘疾人提供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政府所屬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當免費為殘疾人勞動就業提供培訓、咨詢、評估、指導、訓練等服務。
第二十三條 鼓勵興辦以盲人為主的醫療按摩和保健按摩機構。綜合醫療機構的醫療按摩科(室)應當優先錄用盲人醫療按摩專業人員。
盲人申請在醫療機構中從事盲人醫療按摩活動,應當取得盲人醫療按摩資格證;申請開辦盲人醫療按摩所的,按相關規定辦理。
第五章 社會保障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城鄉低保范圍的貧困殘疾人家庭給予的補差水平,應當高于當地一般城鄉低保對象的標準;對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特殊困難家庭和低收入殘疾人家庭進行臨時救助的,適當提高救助標準。
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確保殘疾職工按照規定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未按照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殘疾職工人數不計入本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指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城鎮個體就業和靈活就業的貧困殘疾人基本養老保險補貼機制,鼓勵并組織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農村重度殘疾人參加新型農 村養老保險,個人繳納部分由省級財政承擔;中、輕度殘疾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個人繳納部分由州(市)、縣(市、區)級財政補助。
第二十六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民政等部門應當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列入城鄉醫療保障和救助范圍,按照規定對其門診和住院費用予以報銷;對報銷后個人承擔部分仍無力支付的,按照城鄉醫療救助政策給予重點救助。
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貧困殘疾人、邊境一線的農村殘疾人,其個人繳納費用由財政給予全額補助。補助資金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分別承擔。
第二十七條 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當對符合國家和省規定條件的殘疾人申請保障性住房予以優先安排。
住房城鄉建設、地震、農業、扶貧等部門應當將農村殘疾人危房改造納入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統籌部署、優先安排。
第二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月補助標準,對進入專門機構托養的重度殘疾人、精神殘疾人、智力殘疾人和60周歲以上老年殘疾人給予養護費補助;對符合居家托養條件的殘疾人家庭給予護理費補貼。
第六章 社會服務
第二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殘疾人服務項目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政府補貼、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培育和發展殘疾人服務業。
各級人民政府、城鄉社區應當通過托養、日間照料、居家服務等方式,為精神殘疾人、智力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和老年殘疾人等提供服務。
省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殘疾人服務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評價體系,制定行業管理規范和標準。
第三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為殘疾人服務的內容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優秀旅游城市(景區)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評估指標體系。
第三十一條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殘疾人事業宣傳,開辟專欄或者專題節目,宣傳殘疾人自強模范和扶殘助殘先進事跡;無償刊播殘疾人事業公益廣告;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增加中文字幕或者手語解說。
第三十二條 殘疾人在參加文化、體育等有關部門和殘聯組織的競賽活動期間,其工資福利待遇由所在工作單位按照在崗標準發放;沒有工作單位的,由主辦單位給予適當補助。
第三十三條 有關部門應當將志愿助殘工作納入各級志愿服務總體規劃,建立志愿助殘工作機制,培養助殘志愿者隊伍。
第三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便民服務機構和醫療、交通、郵電、銀行等行業的公共服務場所,應當設立殘疾人服務窗口或者醒目標識,為殘疾人提供優先優惠服務。
機場、車站、碼頭、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級以上旅游景區等公共服務場所應當提供專用通道、語音(文字)提示等無障礙服務。
第三十五條 新建、改建和擴建市區道路和公共設施時,應當執行國家無障礙設計規范。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快城市無障礙建設、改造;逐步推行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無障礙建設、改造;優先改造與殘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并加強對無障礙設施的日常管理。
有條件的城市應當開辟無障礙公交線路。公共交通工具和站所應當配置無障礙設備,標明殘疾人專用座椅;公共停車場應當設置方便殘疾人的專用停車泊位。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貧困殘疾人家庭住房的無障礙改造給予補貼。
第三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為殘疾人服務的公益性建設項目,應當在立項、規劃、建設經費等方面給予優先和重點扶持;對為殘疾人服務的社會福利設施免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公用事業單位應當為殘疾人提供優先優惠服務。
第三十七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對殘疾人申請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應當優先辦理。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規定有處罰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九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對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申訴、控告、檢舉應當受理而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不予辦理,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相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未繳納或者未足額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由殘聯提出意見,財政部門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納的,按日加收5‰的滯納金。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依法處理:
(一)用人單位在職工的招考(招聘)等方面歧視殘疾人,拒不按規定安排殘疾人就業的;
(二)用人單位非因法定事由辭退殘疾職工或者單方解除殘疾職工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虛報安排殘疾人就業人數,騙取相關稅費減免優惠待遇的;
(四)未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城鄉低保、社會保險和救助范圍的;
(五)新建、改建和擴建市區道路和公共設施不符合國家無障礙設計規范,或者對無障礙設施未加強管理的。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二條 殘疾人證是認定殘疾人和殘疾類別、等級以及殘疾人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福利待遇的合法憑證。
殘疾人證由殘疾人本人或者其監護人申請,其戶籍所在地的州(市)殘聯審批,縣級殘聯免費核發。
村(居)民委員會、有關醫療鑒定機構及殘聯應當為殘疾人辦證提供便利和服務。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1995年7月21日云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云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2012-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一號
2013-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在1999的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正)
2001-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6修訂)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2004-08-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再次答復
1991-03-07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修正本)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設置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決定
1998-12-29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辦法
2014-12-24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2008-05-25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200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