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1933年以來美國主要農業立法的內容簡介
《1933年農業調整法》
法案主要內容:1、通過同生產者簽訂和對參與播種面積控制計劃的農場主付以直接補貼的方法,使農場主自愿減少主要農產品(18.00,-0.08,-0.44%,吧)的播種面積;
2、通過同生產者、生產者協會和其他的農產品處理商簽訂自愿協議來調整銷售和穩定價格;
3、向加工商、生產者協會和其他農產品處理商發放許可證,以取消不公平的做法和負擔;
4、在農產品加工商在購買原料時收取“加工稅”,并決定稅率的高低;
5、以加工稅和政府撥款基金來支付調整工作的開支,擴大市場和處理農產品剩余。
在這個立法中,把小麥、棉花、玉米、豬、大米、煙草、牛奶以及乳制品規定為主要農產品。為了執行農業調整法,農業部成立了農產品信貸公司。公司的資本總額為3億美元。根據規定,農產品信貸公司的主要職責為:1、向同農業調整署簽訂合同的農場主發放無追索權貸款;2、調節農產品市場供應量,以達到穩定農產品價格的目的;3、作為向外提供援助和農產品出口的政府機構處理國內的剩余農產品。
《1935年農業調整法修正案》
該修正案最主要的一個內容是,規定用海關收入的30%來促進出口和國內消費,鼓勵使用剩余農產品發展工業和其他用途,資助農產品生產的調整活動,這就是著名的“第32條款”。
《1936年土壤保護和國內配額法》
1936年1月6日最高法院宣布1933年法案“違憲”,為了防止農產品生產過多和價格下跌,急需一個新的立法。因此,該法實際上是一個替代法律。它把促進土壤保護、有利可圖地利用農業資源以及使農業收入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等目標結合在一起。這個立法中,第一次使用了“收入平價”的概念,即指每一個生活在農場上的人的純收入的購買力與1909年8月至1914年7月期間生活在農場以外的每個人的收入的購買力之比。
《1937年農產品銷售協議法》
由于兩類農產品(牛奶和其他產品)的用途不同,法律授權農業部長和加工商、生產者和從事銷售農產品的其他人簽訂協議:1.為牛奶制定最低的銷售價格;2.用限制銷售量的辦法來阻止價格下跌。協議可以是自愿的(銷售協議),也可以是強制性的(銷售規程)。銷售規程需要得到生產者投票通過。
《1938年農業調整法》
該法的新特點包括:在一定的供應和價格條件下,向同政府合作的玉米、小麥和棉花生產者提供指令性的無追索貸款,當玉米、棉花、大米、煙草和小麥的供應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農業部長可以宣布對上述產品實行銷售限額,但要征得生產者的贊同;對小麥實行作物保險;對上述五種品種實行平價補貼。
該法的一個新的條款是要求建立一個“常平倉”,并通過向玉米、小麥和棉花農場主提供的無追索權貸款使這個計劃得以實現。這種貸款服務于雙重目的:一方面是支持農產品價格;另一方面幫助農產品暫時儲存起來。這個計劃的目的是保護農場主和消費者。
《1941年斯蒂格爾修正案》
它要求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需要擴大生產的所有農產品一律實行價格支持,并要求把非主要農產品的價格支持在平價的85%或更高的水平上,這些非主要農產品就稱作“斯蒂格爾農產品”。
《1948年農業法》
它的主要目的是授權農業部長穩定農產品的價格。該法第一章“1949年價格穩定”規定,1949年市場繼續實行高價格支持。該法第二章對1938年農業調整法作了修正,并使之成為一個永久性立法。它規定,自1950年1月1日起實行靈活的價格支持,即按照產量的高低來決定支持價格的降低或提高。該法還決定采用新的平價計算方法。即以計算期前10年的平均價格作為計算基期來代替以往以1909—1914年作為計算基期。但是這個立法在第二年新的農業法通過以后就停止執行了。#p#分頁標題#e#
《1949年農業法》
該立法否決了1948年法計劃實行靈活的價格支持政策,而繼續把主要農產品的價格支持在平價90%和80%—90%的水平上。對1952年以后的作物則根據供應情況,把價格支持在平價70%—90%的水平上。法律還規定,對乳制品、桐油子、蜂蜜、馬鈴薯和羊毛也實行強制性的價格支持,支持水平為平價的60%—90%。對于其他產品的價格支持由農業部長根據供求情況來定。支持水平最高不超過平價的90%。
《1954年農產品貿易發展和援助法》
該法通稱第480號公法。它的目的是增加美國農產品在國外的消費,改善美國的對外關系。它合并和延長了當時有效的幾個關于利用剩余農產品的授權,并將它們用于對外政策的目的。
根據立法第一章“以外幣銷售”的規定,總統授權同“友好國家”商討和執行以外幣銷售剩余農產品的協議。根據這個計劃所得的外幣可以用于:1.開發美國農產品的新市場;2.采購戰略物資;3.購買軍用供應品;4.資助其他友好國家采購貨物和勞務;5.促進經濟發展和貿易;6.支付美國的海外義務。7.為促進貿易和經濟發展提供貸款;8資助國際交流活動
《1954年農業法》
該法授權農產品信貸公司撥出25億美元的農產品作為儲備,專門用于:1.對外救濟的目的2。發展新的或擴大市場;3.贈給在校學生午餐計劃;4 轉為國家儲備 5 用于研究、試驗和教育目的;6用于國內的災害救濟 7 在銷售價格不低于平價105%的情況下出售產品以增加社會供應量。
《1956年農業法》
1956年的農業法案是一個包括價格支持、生產控制、剩余農產品處理等內容的一攬子農業法。它的第一章是“土壤銀行”計劃。
所謂土壤銀行計劃,其目的是通過短期和長期退耕一部分土地減少過剩農產品的生產,以保護和增加農業收入,保護全國的土壤、水、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免遭浪費和破壞等等。該計劃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耕地面積儲備計劃,允許六種主要農產品的生產者短期停耕土地的計劃;二是土壤保護儲備計劃,農場主把一部分土地長期退出耕種,用于植樹保護的目的,而每年從政府那里取得補貼。
《1962年食物和農業法》
該法包括三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四章授權調整農村土地資源的使用;第二章為480號公法修正案;第三章授權對飼料谷物和小麥實行生產管理計劃。
土地使用調整:根據第一章的授權,土地資源要用于最有利的經濟和社會用途。為此,它擴大了農村地區的開發計劃,從而為生產過剩的農產品的土地使用提供了多種選擇,可以在當地擁有的土地上建立更多的戶外娛樂設施,促進土地和水資源的保護,防洪和發展地方水資源供應等。第四章授權為個別農場主和合作社提供貸款,發展為農場主和其他農村地區居民服務的娛樂及其設施。同時,該法律還增加了農場主家庭管理局娛樂開發貸款的授權。即將貸款的最高限額從1000萬美元增加到2500萬美元。
農產品計劃 法律第三章授權農業部長同農場主合作,根據國內消費和出口需要安排農業生產。法律規定的1963年小麥和飼料谷物計劃基本上維持在上一年的水平上,但是降低了貸款率,生產者的利潤則以一種農產品的貸款和一種價格支持補貼給予支持。凡是與政府合作的農場主,除了因把土地從這些作物的生產方面轉移出去而取得的補貼以外,還有資格根據他們的全部生產取得貸款和價格支持補貼。
法律授權對1964年小麥實行一項新的供應管理計劃,但是要經過生產者投票表決。如果生產者投票贊成,就開始執行強制性的生產控制計劃。該計劃要求取消全國5500萬英畝的最低播種面積配額,代之以根據國內外的需求和政府庫存的需要來制定每年的限額。各個農場的播種面積配額是根據全國的限額推算出來的。超過配額的農場主要受到眼里的懲罰。根據配額,農場主從農業部得到一份證書,上面注明了證書持有者可以出售的小麥的總量。這些小麥的價格將被支持者在平價的65—90%的水平上。配額以外的其余小麥可以用來喂養牲畜,或者按飼料價格和小麥的世界市場價格出售。#p#分頁標題#e#
《1970年農業法》
該法的目的是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計劃。該法授予農業部長更加靈活的權力,放松了作物的播種限制。該法把每個農場主從每一種作物中取得的政府補貼總額(包括價格支持補貼、轉耕補貼和銷售證書補貼等)限制在5.5萬美元以內。
小麥計劃 計劃規定,1971—1973年作物年度停止執行銷售限額和播種面積配額,但設立了一個停耕計劃。根據這個計劃,小麥農場主想要取得該計劃的貸款和補貼,必須根據農業部長的決定停耕或轉耕一定的耕地,退出小麥或其他作物的生產。1971年停耕的土地不得超過1330萬英畝,1972年和1973年不能超過1500萬英畝。停耕的土地可以得到政府補貼,如果停耕的土地用作公共娛樂目的,還可以得到額外的補貼。凡參加停耕土地用于土壤保持目的的農場主可以得到總數等于美國國內全年消費量(但不得不少于5.35億蒲式耳)小麥的國內銷售證書中相應的份額。證書補貼的金額等于小麥的平價價格和小麥市場年度頭5個月農場主得到的平均價格之差。
飼料谷物計劃 1971—1973年自愿的飼料谷物計劃設計玉米、高粱和大麥,參加者必須按規定停耕或轉耕一部分土地。法律規定繼續執行雙重價格支持制度。即給予最低的貸款率和額外的價格支持補貼。玉米的價格支持率為每蒲式耳1.35美元或10月1日的玉米平價的70%,而貸款率不低于每蒲式耳1.00美元,但不高于平價的90%,由農業部長根據情況而定。
棉花計劃 這是一個自愿計劃,但中止銷售限額。棉花種植者為取得參加計劃的資格,他們必須停耕一部分土地,但不超過棉花配額的28%。給生產者的補貼等于平價的65%或每磅35美分和市場年度頭5個月的平均價格之差。但不能降到每磅15美分以下。給小農場主的補貼要比其他農場主高30%。貸款的水平相當于前兩年世界平均價格的90%。
牛奶計劃 政府繼續支付牛奶保護性補貼。
《1977年食物和農業法》
這是一個包括農產品計劃、農場主擁有的儲備計劃、食品券計劃以及農業研究、推廣和教育政策法在內的綜合性立法。有效期為4年。
該法案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農場主擁有的儲備計劃。這是一種通過延伸的價格支持貸款計劃建立起來的,為期3—5年的小麥和飼料谷物儲備計劃。為了鼓勵農場主參加計劃,農業部長授權每年向農場主支付谷物儲存費。比如,飼料谷物的生產者可以得到每蒲式耳25美分(燕麥為19美分)的儲存費。小麥的儲備量在3億—7億蒲式耳,上限可以根據國際谷物儲備的需要而上移。飼料谷物的儲備糧不設最低限量。當市場平均價格達到當時小麥貸款率的140—160%,政府就停止發給儲存補貼。當小麥的市場價格達到當時貸款率的175%以上時,可以要求收回貸款。
為了執行該計劃,法律授權農業部長向農場主提供倉儲設施貸款,貸款的最長償還期為10年。
1985年《農業安全法案》
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于美元升值和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加劇,美國農產品出口減少,農場主收入水平降低;與此同時,1980年農業法案已使得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預算吃緊,因此,1985年農業法案不僅要考慮到農場主的利益需求,而且要兼顧政府的預算約束。在此背景之下通過的1985年《農業安全法案》計劃五年內農業補貼資金總額為850億美元,主要實施目標為:降低商品貸款利率、凍結價差補貼、凍結補貼基礎面積、鼓勵和補貼土地休耕、擴大出口補貼。其實施目的在于運用生產環節的限制和流通環節的補貼來提升農產品價格水平和出口競爭力。
1990年《食品與農業貿易保護法案》
在1990年農業法案的形成過程中,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ATT)談判主導了政府決策者的思維。此時政府的預算成本和貿易談判立場成為1990年農業法案制定的兩大主要制約因素。政策決策者的主要意圖在于:降低總體補貼水平,并將農業補貼與農民的生產決策分離,同時,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1990年農業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1、在法案實施期間,維持固定的目標價格;2、將農業貸款利率維持在1985年農業法案的水平上,并與全球農產品市場價格連接;3、以85%的耕地面積作為政府價差補貼的基礎,其余15%的耕地面積不能享受政府財政補貼,農民可以根據市場狀況自由調整生產結構和規模;4、自1994年開始,價差補貼的市場價格由原來的5個月市場平均價格改為12個月市場平均價格。#p#分頁標題#e#
1996年《聯邦農業促進與改革法案》
1995年農業法案出臺的現實背景主要有:1996年美國舉行大選,GATT談判取得進展,美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增強,農業產出日益集中,全球經濟增長良好。經過一連串的討價還價,農業法案終于在1996年4月完成并通過。其主要內容包括:1、目標價格-價差補貼系統暫停實施(但并未完全取消),在2002年之前用固定補貼取代;2、實施“生產彈性合同”;3、推行運銷援助貸款;4、實施補貼上限,每個農場主的補貼上限為40000美元;5、推行長期資源保育計劃。
2002年《農業安全與農村投資法案》
在2002年農業法案的制定過程中,決策者面臨的經濟背景主要是:美元貶值,國際農產品生產價格下跌,農場主農業收益下降,聯邦政府預算出現盈余,歐盟、日本農業補貼水平提高。2002年5月,美國2002年農業法案正式生效,聯邦政府決定在1995年農業法案的基礎上全面增加對農業的投資和補貼,計劃在未來六年內農業財政支持達到1185億美元。該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實施直接補貼,擴大補貼種類,加入反周期補貼,提高貸款利率,擴大種植彈性空間,提高補貼上限,推行出口和糧食援助計劃,擴大資源保育面積。
2008年《農業法案》
2008年6月19日,幾經波折的新農業法案出爐,該法案可謂2002年法案的強化版本。不僅農業補助金額再次上升,達到了2900億美元,新法案內容除了維持目前對于玉米、小麥、大麥、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的補貼,還將補貼范圍擴大到了其它所謂的專業農作物,如水果及蔬菜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5年修正)
201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萬國郵政聯盟組織法第八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2012-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
1982-03-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1998年特別國債付息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正]
1979-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
1983-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88-04-13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1988-04-0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地方性法規對法律規定的執法主體可否作出調整問題的答復
1996-09-20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3-03-22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規章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2017-12-22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2004-09-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