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有資產管理局(辦公室、處)、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關于一九九三年在全國開展國家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的意見,在總結一九九二年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國家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在國家行政事業財產清查登記工作中執行。
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是清產核資工作的組成部分。認真做好這項工作,不僅有利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財產管理,而且對即將開始的國家機關機構改革也有重要意義。因此,請各地區、各部門務必切實加強領導,抓緊抓好。工作中的有關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報告。
附件:國家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方案為了在全國范圍內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國家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根據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國清〔1992〕5號文《關于印發<清產核資總體方案>(試行)的通知》和國清〔1992〕6號文《關于印發<清產核資辦法>(試行)的通知》中對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產登記的總體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的指導思想是:查清和核實行政事業單位占用財產的實物數量,并以此為基礎相應登記并反映其價值量,將一切應歸國家所有的財產,都納入國家財產的管理范圍,逐步做到與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管理相銜接,建立健全和完善行政機構及事業單位的財產管理制度,達到財產合理、有效、節約使用的目的。
清查登記工作的具體要求是:
(一)以不動產和重要設備(現行會計科目的固定資產)為主要對象,對單位占用的全部財產進行清查,做到“家底”清楚。
(二)將應歸國家所有的財產一律納入國家財產管理軌道,進行以實物為主的財產登記,做到所有權關系清楚。
(三)對查出的問題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四)建立健全財產管理制度和財產使用責任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工作。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的范圍
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的范圍是國家行政單位和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按照我國現行行政事業編制和財務管理的分類,行政事業單位分為以下四類:
(一)行政黨團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機關;政府機關,即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機構;全國和地方各級政治協商會議機關;各級人民法院和檢察院;黨派組織機構和列國家行政編制的社會團體。
(二)事業單位。包括農林水利氣象事業單位,工業交通事業單位,商業貿易事業單位,文教科學衛生體育事業單位,撫恤和社會福利事業單位,城市公用事業單位,其他事業單位,以及列事業編制的社會團體。
(三)社會團體。包括除上述(一)、(二)兩類列國家行政、事業編制的社會團體外的屬全民所有制性質的各類團體。
(四)附屬營業單位。指行政事業單位所屬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設立,領取了《營業執照》但不具備企業法人資格,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營業單位。
凡已實行企業管理(已取得企業法人資格)和企業所屬的事業單位,均按企業清產核資辦法的要求進行工作,不包括在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范圍內。
三、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的內容
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的內容包括:財產清查、財產價值確定和登記入帳、所有權的必要界定、國家財產清查結果的帳務處理和報告、建立健全和完善財產管理制度等。
(一)財產清查
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的重點是不動產和重要設備。同時,對庫存材料和低值易耗品、貨幣資金(銀行存款、庫存現金、有價證券)、結算資金(往來款項和應繳預算收入)、產成品等也要進行清查。這些財產不論是在用、庫存、對外出借出租、投資、聯營、集體或個人承包等均作為清查內容。對固定資產要逐臺(件)進行清查登記,查清其分布情況,使用狀況和完好程度。此次財產清查統一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起點標準為:一般設備單價在2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價在500元以上,且耐用時間都在一年以上。單價不滿上述起點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財產,也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固定資產的分類為:土地、房屋和建筑物、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資料及其他固定資產。
(二)財產價值確定和登記入帳
對清查的財產應進行價值確定并登記入帳。根據國清〔1992〕6號文所附的《清產核資辦法》(試行)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原則上不進行財產價值重估,財產的價值一般按購建、調入時的原始價值確定,但下列情況應酌情估價和處理。
1、帳外財產和無償調入財產等,查不到原始價值憑證的,可比照同類財產現行購建價格,結合新舊程度確定。
2、為提高使用價值而改變原有實物形態的財產,因改建、擴建、裝修、更換部件等增加的價值,按實際開支費用調增原值;拆除部分,按拆除部分原值調減。
3、征用或購置土地支付的補償費、價款及其他費用、計入在土地上興建的房屋和建筑物的價值內;征用或購置后尚未興建房屋、建筑物的,按實際支付的價款和費用登記入帳的。
4、難以確定其價值的文物、禮品等,可只登記其實物量,不登記價值,由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按實物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三)所有權的必要界定
所有權關系明確的行政事業單位可不進行所有權界定工作。所有權關系需要界定的單位,原則上按照國清〔1992〕6號文所附的《清產核資辦法》(試行)第三章的規定辦理,并就有關問題明確如下:
1、行政事業單位完全用國家資產開辦因某種原因在工商注冊時登記為集體性質的營業單位的資產仍為國家資產。其處理辦法可依據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國資農發〔1991〕第12號文件的精神辦理。
2、凡由鄉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并提供主要資金來源,而國家僅給少量補助的事業單位的財產,屬集體性質,可不列入這次財產清查登記的范圍。
3、行政事業單位房產和地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權屬的確認,以國家核發的房屋產權證和國有土地使用證為合法憑證。尚未核發兩證的單位,按政府房產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制定的有關政策辦理。
4、對于情況復雜,一時難以確定其產權的財產,可作為“待界定財產”由現使用單位單獨登記。并按國清〔1992〕6號文所附《清產核資辦法》(試行)第三章有關規定處理。
(四)財產清查結果的帳務處理的報告
1、對帳外財產要全部計價入帳。對損失短少和需要報廢報損的財產,要嚴格審查,查明原因,按財政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后,核銷財產數額,對收回的賠償金和變價款應全部入帳。
對未經批準被個人或其他單位占用的財產應予追回、公物還家,并進行帳務處理。經批準而未辦理借用手續的,應補辦手續。
2、所有權界定后,因所有權關系改變,需增加或減少的財產,要相應調增或調減財產數額。相應調帳。
財產清查結果的報告工作由單位的財產清查登記領導機構組織進行。各單位對占用的國家財產的清查結果,要按統一格式和要求填制清查登記結果確認書和寫出書面報告,由單位負責人簽字,經主管部門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審查同意,并經同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財政部確認后,報同級政府清產核資領導小組核準。
(五)建立健全和完善財產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和完善財產管理制度,要與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的管理相銜接,研究運用必要的手段,推動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產的合理使用,研究建立行政事業單位財產節約使用方法,推動一些大型專用設備利用的社會化。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完善原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辦法,并嚴格執行。
四、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的步驟
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從1992年12月1日開始,統一規定以1992年12月31日為財產清查盤存的時間點,計劃1993年6月底結束。
清查登記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1992年12月)為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
(一)各地區、部門及單位成立財產清查登記領導機構,并落實辦事機構。
(二)各地區、部門及單位,根據國清〔1992〕5號文所附的《清產核資總體方案》(試行)和國清〔1992〕6號文所附的《清產核資辦法》(試行)以及本方案等工作文件,擬定實施細則。
(三)組織參加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四)在單位進行動員,廣泛開宣傳活動。
第二階段(1993年1月至4月)為實施階段,主要任務是:
(一)進行各項財產的清查工作。
(二)對查不到原始價值憑證的帳外財產、無償調入財產,以及應重新作價的財產,由單位按本方案的財產價值確定原則進行估價。
(三)對查出的問題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對所有權關系不清的財產,按“待界定財產”處理。
(四)進行財產清查結果的審核確認,并批準調整財產帳目。
這一階段分三個步驟:
這第一步,單位自查。各單位按照本方案要求,采取專職人員和群眾相結合的辦法,對各項財產進行認真清查,對查出的問題進行認真處理。自查結束后,編出本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報表和寫出財產清查結果的書面報告,上報主管部門。
第二步,主管部門組織復(聯)查。在單位自查的基礎上,由主管部門組織系統內所屬單位進行復(聯)查。對自查不徹底的單位,要責成其補查。復(聯)查結束后,由主管部門對本部門財產清查登記報表進行匯總并寫出財產清查結果的書面報告,送同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財政部門確認后,報同級政府清產核資領導小組。
第三步,由同級政府清產核資領導小組組織檢查驗收,并辦理核準手續。檢查驗收結束后,編出財產清查登記匯總報表和寫出財產清查結果的書面報告,上報本級政府和上級清產核資領導小組。
第三階段(1993年5月至6月)為總結和制度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
(一)各單位、部門對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進行總結,并寫出報告,逐級上報。
(二)擬訂加強財產管理的制度、辦法。
(三)錄入、匯總、處理和分析單位的各項數據。
(四)各單位落實財產管理的機構和人員,切實加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帳、卡,達到帳、卡、物三相符;建立使用財產的責任制度,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防止前清后亂,切實加強管理。
五、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的組織領導
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在全國由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領導,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財政部協助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在地方由各級人民政府清產核資領導小組領導,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財政部門協助同級人民政府清產核資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二號
200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7年修訂)
2007-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3第一次修訂)
1993-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的決定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2003-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國務院提請審議授權深圳市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的議案的決定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團組成的決定
1989-02-2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農業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地圖管理條例
2015-11-26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國務院關于同意福州市科技園區更名為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復
2014-03-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的通知
201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