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 則
第1條 列車預確報是編制與實現日班計劃、車站作業計劃、組織裝卸車和貨物搬運工作的基礎資料。做好列車預確報工作,對提高計劃質量,加強運輸組織工作,挖掘運輸潛力,提高運輸效率,保證安全生產有重要作用。
第2條 列車預確報有關人員,要樹立全局觀念,積極為運輸生產服務,團結協作,認真負責,不斷提高到發列車預確報質量,做到正確、及時、清楚、完整,達到預報與班計劃內容一致,確報與列車實際內容一致。
第3條 加強對預確報工作的領導,鐵道部、鐵路局、分局應建立三級管理制度,各站、段、所應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實行作業標準化,預確報工作應做為社會主義勞動競賽評比的重要內容。
二、預 報
第4條 列車預報是分局調度所間、分局調度所對車站通報日班計劃的有關內容。
列車預報應根據裝卸車計劃,列車確報,列車運行計劃,分界站接車計劃,車站的預計編組、階段現車、摘掛和發車計劃進行。
第5條 列車預報內容包括:車次、編組內容(按前方作業站出發列車編組去向別、到達鄰分局者為到站別的重車數,車種別空車數)、編組車數、到達作業站時分或分界站交出時分。對到達作業站的卸車,預報車種、車數。
班計劃的前方作業站出發列車的編組去向(到站)由鐵路局具體規定(跨局的由有關局共同商定)。
對區段較近,預報資料尚不能全面掌握時,預報先按編組計劃規定的安排傳遞,允許在后六小時內補充一次具體編組內容。
第6條 分局調度所間、分局調度所對車站在編制日班計劃過程中交換列車預報資料分六次進行,交換時間原則不得遲于下列規定:
第一次:十五點三十分;
第二次:十六點三十分;
第三次:二十三點三十分;
第四次:三點三十分;
第五次:四點三十分;
第六次:十一點三十分。
第7條 分局調度所對樞紐小運轉列車的預報,原則上是在和列車編成站編制班計劃的同時進行,并對中途站的摘掛車進行預報,(具體辦法由路局規定)。
三、確 報
第8條 列車確報是分局調度所、車站、車長相互間通報列車有關的具體內容。其內容為:
1.分局調度所間(由列車調度員每隔三、四小時交換一次。列車由確報站至終至站運行時間不夠三、四小時者應縮短交換資料的間隔時間)為列車車次、機車型號、列車到站、分界站交口時分、編組車數、列車重量、列車長度和有關運行限制以及途中摘掛編組內容、列車到站的變化情況等。
2.分局調度所向技術站和列車終到站(由列車調度員每隔三至四小時通報一次。列車由確報站至終到站運行時間不夠三、四小時者,應相應縮短確報間隔時間)為到達列車車次、到達時分、機車型號、編組內容和其他變化情況以及到站后的具體作業要求和注意事項。
3.技術站在階段計劃安排后,立即向分局調度所報告階段編發的列車編組內容。
4.技術站(包括其他指定的車站)對發出的直達、直通和區段列車應于列車發出后及時向前方編組站(或指定的區段站)和本分局調度所、指定的鄰分局調度所以及列車終到站的分局調度所(日計劃期間車次貫通到底的三定列車)發出列車確報。發車站與前方列車終到站間運行距離較近的,可于列車出發前10分鐘發出列車確報,但必須保證質量。
鐵路局對各方向到達技術站的直達、直通和區段列車應指定確報站,確報站至技術站間的列車運行時間一般不要少于四小時。
從未設確報所的車站始發的列車,由發車站委托車長將傳遞列車確報用列車編組順序表帶至前方第一個設有確報所的車站轉交確報所向前方技術站發出確報。
車站間(包括向指定的分局調度所)用電報傳遞列車確報應包括列車編組順序表的全部內容,用電話傳遞的列車確報,可根據列車到站的要求簡略部分內容。
車站用電話報給分局列車調度員的列車確報內容為:列車車次、出發時分、機車型號、司機和車長姓名、編組車數、守車數、列車重量、列車長度、貨車篷布張數和有關運行限制等。
列車通過鐵路局、分局分界站(中間站)時,車長應向車站投交列車(交口)確報(列車編組順序表)。車長要在該確報上寫明機車型號、司機和車長姓名。分界站值班員應及時向列車調度員報告列車車次、機車型號、司機和車長姓名、列車到達(交口)時分、編組車數、列車重量、列車長度、貨車篷布張數等。
5.零摘列車開車前,列車編成站應根據調度留軸計劃編制的列車編組順序表向分局調度所(包括向指定的鄰分局調度所)發出列車確報,其內容為:列車車次、按編組順序的到站別重車數、車種別空車數、品名、列車重量、列車長度等。
零摘列車的車長根據列車編組順序表(調度有臨時指示時,由調度通知到站)向前方最近作業站進行確報,其內容為:到達該站的車數、車號、車種、品名、收貨人、貨車篷布張數及車輛編掛位置等。車站將應掛車數(重車分到站、空車分車種)、噸數、連掛限制及車輛停留地點等通知車長。車長向前方站確報有困難時,可委托車站代報。
鐵路局對各方向到達終到站的零摘列車應指定零摘列車確報傳遞站。
6.樞紐小運轉列車發車前,由列車的編成站向分局調度所和列車終到站發出列車確報,其內容為:到站別重車數、車種別空車數、品名、收貨人、列車重量、列車長度、特殊限制等。
樞紐小運轉列車在中途站有摘掛作業時,分局調度員向有關站發出摘掛車確報。中途站于發車前應將作業內容報分局調度員。
第9條 為了車站間和車站與分局間傳遞列車確報,分局調度所、編組站、區段站以及運輸生產需要的貨運站應設置確報所。
雙向站場配置的車站,應按上下行系統分別設置各車場的確報所。三級式站場配置的到達場、出發場應設置確報所。二級式站場配置的各車場根據需要分別設置確報所。直通車場應單獨設置確報所。
確報所應設置在車站靠近計劃指揮的地點。確報所的房屋由車站安排。
分局調度所、車站、車場確報所的設置與撤銷,確報點間的相互確報關系、確報傳遞方式、時限、確報設備類別,由鐵路局規定,跨局的由有關局商定后,并報鐵道部批準。
四、其他幾項規定
第10條 為了加強分局、車站的列車預確報工作,分局調度所、技術站、貨運站根據生產需要,設置專職預報人員,負責列車預確報的收集和傳遞工作。
第11條 業務繁忙的樞紐地區,在分局調度所、樞紐內各車站間應設置樞紐預確報專用電話。在業務繁忙的區段,預確報通話按調度通話辦理。
第12條 電報確報設備發生故障時的列車確報傳遞方法和傳遞內容,由鐵路局制訂具體辦法,跨局的有關局商定。
第13條 為了提高列車確報質量,車號員必須堅持對到發列車逐車核對現車的制度。車號員編制列車編組順序表和報務員發收列車確報要正確、及時、項目齊全、字跡清楚、報面整潔、使用規定的漢字、代號(具體規定另發)和代字(見附表1)。
為便于使用電傳打字電報機傳遞列車確報,對列車編組順序表填記方法和確報的傳遞規定如下:
1.“噸位車種”欄,噸位省略“個位數”,如“50C”即填“5C”。為了區別罐車的輕、粘等油種,規定在罐車油種欄輕油車種填“Q”,粘油車種填“L”,滑油車種填“H”,其他罐車車種除在“噸位車種”欄填“G”外,并在記事欄注明代字(見附表1)。
2.在“到站”和“貨物名稱”欄后,分別增加譯電欄。
3.收貨人或卸線欄,凡在專用線卸車的,應按代號填寫。編組列車的車站(包括列車的裝車站)的車號員,編制列車編組順序表時,對發到列車終到站(包括列車的卸車站)卸整車貨物的車輛,要填寫收貨人代號或卸線代號。各主要卸車站的主要收貨人代號或卸線代號,由鐵路局匯編后,報鐵道部審查匯總向全國公布。為此,發貨人填寫貨物運單時,在收貨人欄填記收貨人名稱之后,填記收貨人或卸線的代號,并用括號圍括。
裝車站應在貨票的收貨人名稱后面抄錄收貨人或卸線代號,并用括號圍括。
第14條 為考核電報確報的傳遞效率,列車確報內應有確報所接到列車編組順序表的時分、確報發出時分,列車出發時分和到達站收到確報時分。
第15條 車站和確報所辦理收發列車確報,必須做到隨到隨送,隨收隨發,不壓報,不積累成批送報和發報。
確報所發報順序,原則上應按發車時間先后依次發報,但根據列車在區段內的運行時間和分局調度所、車站的工作要求,應按照“先急后緩”、“先近后遠”的需要。各站的具體收發報時限,由鐵路局規定。
第16條 要建立和健全車站與確報所間的列車確報交接制度。到達列車確報由確報所負責送交車站的一個地點;出發列車編組順序表由車站負責送交確報所,雙方要執行交接簽收制度(列車確報交接簿格式見附表2、3)。零摘列車的確報傳遞站與車長間不辦交接簽收手續。但確報傳遞站應將確報妥善保管三個月備查。
確報所抄送車站的確報份數,最多不超過五份,電傳打字不超過四份,具體份數由鐵路局規定。確報用紙(電傳打字確報紙格式見附表4)的供應辦法,由鐵路局規定。
第17條 為便于確報所掌握列車到、發時刻,搞好確報工作,車站應向確報所抄報班的列車到發計劃。
第18條 為提高列車預報質量,保證實現日、班計劃,各分局應建立出發列車預報(計劃)和編組站的列車確報考核制度。
出發列車預報(計劃)質量考核方法(包括零摘列車、小運轉列車),接旬、月進行統計考核,公式為:
每 列 預 報 兌現車數
?。健?00%
(計劃)兌現率 預報(或實際)車數
總兌現車數
月兌現率?。健?00%
總預報(或+停運、加 實際)車數 開車數
注:1.每列預報兌現率以按日(班)計劃規定的車次正點發出的列車為前提。
2.兌現車數系指實際列出列車內容,符合原預報(計劃)內容去向號或到站的重車數、車種別的空車數。
3.每列預報(計劃)車數與實際車數兩者比較,取數字大者為分母。
4.總兌現車數為逐列兌現車數之和。
5.總預報或實際車數系指逐項預報(或實際)車數之和,并應將停運列車的計劃車數和加開列車的實際車數一并加入進行考核。
6.出發列車預報的考核,不要求逐日進行,可每月抽查一天,做為月考核的依據。
第19條 列車確報質量考核,按鐵道部電務確報考核辦法進行。
第20條 為加強預確報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各鐵路局、分局應定期檢查預確報工作,有關站段間,應建立定期聯勞會議制度,不斷總結經驗,提高預確報工作質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決定
2017-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年實施)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
2009-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
2009-08-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和今年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2006-03-25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202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
2015-05-12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召開全國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的通知
2010-10-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6-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0-01-06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
2009-01-23國務院關于深圳灣口岸啟用時間的批復
2007-06-16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安徽省績溪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07-03-18政務院關于批準中央貿易部民族貿易會議報告并通知執行的指示
195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