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
2000年全國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會議以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黨組新的治水思路,大力開展生態修復,持續進行水土保持建設,重視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攻關,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建設了一批科研試驗和示范推廣園區,開展了許多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項目,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成果,促進了全國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開展。
為進一步推動和規范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打造精品,發揮典型帶動和示范輻射作用,普及提高全社會的水土保持科技意識,我部決定在全國開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活動。現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抓緊組織實施。
附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方案
水利部
2004年4月14日
附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更好地發揮水土保持科技支撐、典型帶動和示范輻射的作用,指導和規范“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以下簡稱“示范園區”)建設活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建設條件
(一)示范園區所在區域的水土流失應具有典型性,能夠代表區域內水土流失的主要類型、程度、危害及生態環境、地質地理等基本特征。
(二)示范園區應具有一定規模,面積不小于50公頃,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夠布設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的各項措施。
(三)示范園區應有較好的水土保持基礎,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對水土保持工作重視,群眾對水土保持有積極性。
(四)示范園區應具有便利的交通條件,位于主要城鎮(如大中城市和縣城)和交通干線附近,有利于發揮示范園區的社會宣傳和示范推廣作用。
二、組織實施
(五)示范園區采取分級建設、分級管理體制。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地(市)、縣(區)都可因地制宜建設示范園區。
(六)示范園區應根據當地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現狀,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制定示范園區建設規劃。規劃要山水田林路草統一規劃,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配置,治理與開發相結合,突出新的科研成果應用,推廣先進技術,探索科學防治水土流失、美化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和優化模式。
(七)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應充分論證,廣泛吸收水土保持及相關領域專家、有關部門和當地群眾的意見,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
(八)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應納入地方水土保持總體規劃,并列入地方政府工作議程,成為當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示范的重點工程。
(九)示范園區建設實施多渠道投入機制,以省、地(市)和縣(市)投入為主。在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可以結合重點工程建設,加大中央扶持力度。
三、驗收標準
(十)示范園區要完成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達到80%以上,植被覆蓋度達到80%以上,土壤侵蝕量減少80%以上,坡耕地全部得到整治,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
(十一)示范園區要采用科技新成果,推廣水土保持先進技術、施工方法和優良植物品種,如計算機規劃設計、遙感監測、雨水集流、植被自然修復、保土耕作以及面源污染控制等高新技術,成為技術示范的基地。
(十二)示范園區要滿足水土保持科學試驗或研究的要求,開展土壤侵蝕監測、水土流失規律、水沙變化、水土保持效益評價等相關試驗研究,成為水土保持科學試驗和研究的基地。
(十三)示范園區要加強先進實用技術和經濟開發技術的引用和推廣,各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科學實驗研究設施的做法、功能都要有簡明易懂的介紹標志,滿足群眾觀摩、學習的要求,成為技術培訓和推廣的基地。
(十四)示范園區要加強宣傳教育能力建設,增強和擴大宣傳教育效果,大力營造水土保持氛圍,成為水土保持科技和生態安全的宣傳基地,面向社會和公眾的科普教育基地。
(十五)示范園區要堅持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積極探索新的管理體制、新的投入機制和建設機制,成為機制創新和改革發展的示范典型。
(十六)示范園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圍繞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生活質量提高對生態系統和環境質量的要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型。
(十七)示范園區要有不少于30年的土地使用權,落實運行管護機構和管護責任,建立有效的運行管護機制,具有較好的自我維持和發展能力。
四、命名管理
(十八)示范園區的驗收和命名。符合驗收標準的示范園區,由省級水土保持主管部門進行初驗,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組織驗收和評審,合格者由水利部命名為“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
(十九)示范園區驗收命名后,設立必要的宣傳與指示碑牌,建立完整的技術檔案,并繼續加強管理和增加投入,不斷提高示范能力,以持久地發揮示范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09年修正)
2009-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四號
2010-0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
200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聯合實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建立國際聚變能組織的協定》、《聯合實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國際聚變能組織特權和豁免協定》的決定
2007-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6修正)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6-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哥倫比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09-02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
2019-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年修正)
2016-02-06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14)
2013-12-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