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區詢問,在執行《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的安排》(以下稱稅收協定及安排),判定在華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以下稱代表機構)中工作的非中國居民個人的納稅義務,確定其工資薪金所得是否屬于稅收協定及安排所說的“常設機構”負擔時,如何判定該代表機構是否構成稅收協定及安排所說的“常設機構”;我國有關稅收法規法規不予征稅或免予征稅的代表機構是否不屬于“常設機構”。對此,解釋如下:
一、稅收協定第五條及安排第一條法規,“‘常設機構’一語特別包括辦事處”,但“不包括:
?。ㄒ唬閮Υ?、陳列或者交付本企業貨物或者商品的目的而使用的設施;
(二)專為儲存、陳列或者交付的目的而保存本企業貨物或者商品的庫存;
?。ㄈ榱硪黄髽I加工的目的而保存本企業貨物或者商品的庫存;
?。ㄋ模楸酒髽I采購貨物或者商品,或者搜集情報的目的所設的固定營業場所;
?。ㄎ澹楸酒髽I進行其他準備性或輔助性活動的目的所設的固定營業場所;
?。楸究畹冢ㄒ唬╉椫恋冢ㄎ澹╉椈顒拥慕Y合所設的固定營業場所,如果由于這種結合使該固定營業場所全部活動屬于準備性質或輔助性質?!?/p>
據此法規,代表機構除專門從事上述列舉的六項業務活動的以外,均屬構成稅收協定及安排所說的“常設機構”。
上述列舉的六項業務活動中第(五)項所說“其他準備性或輔助性活動”包括的內容,應由稅收協定及安排限定的主管當局確定。因此,凡國家稅務總局對此未予明確的,各地稅務機不得自行認定“其他準備性或輔助性活動”的內容。
二、雖然根據我國內地有關對代表機構征稅的法律法規,對一部分從事我國內地稅收法規法規非應稅營業活動的代表機構,不予征稅或免稅,但并不影響對其依照稅收協定及安排的法規判定為在我國構成“常設機構”,以及依據有關法規對其非中國居民雇員的工資薪金確定是否為“常設機構”負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四部法律的決定(含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18-12-29胡錦濤主席任免駐外大使(2010-03-10)
2010-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200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第一商業部和第二商業部合并為商業部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失效]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3第一次修訂)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修正)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正)
2001-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1修訂)
2001-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7-24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2修訂)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5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6-09-16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決議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2017修正)
2017-11-17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關于確定三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