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審核、審批權
第三章 申請
第四章 審核、審批和授予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提高運動員運動技術水平,規范運動員技術等級稱號(以下簡稱“等級稱號”)申請、審核和審批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達到本項目《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以下簡稱“等級標準”),授予相應的等級稱號。
等級稱號分為: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健將、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三級運動員。
各項目等級標準由國家體育總局(以下簡稱“總局”)制定并公布,每4年修訂一次;可根據實際情況臨時修訂。
第三條 申請、審核、審批和授予等級稱號,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照規定的權限、程序和期限進行。
第二章 審核、審批權
第四條 總局審批授予全國范圍內運動員各級別等級稱號。
總局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各中心”)審核國際級運動健將及以下等級稱號的申請材料。
省級及以下體育行政部門只能審核或審批授予本行政區域內運動員的等級稱號。
第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區、市)”]體育行政部門審批授予一級運動員及以下等級稱號。
省(區、市)體育部門審核國際級運動健將及以下等級稱號的申請材料。
第六條 地(市)級體育行政部門審批授予二級運動員及以下等級稱號。
地(市)級體育部門審核一級運動員及以下等級稱號的申請材料。
第七條 縣(區)級體育行政部門審批授予三級運動員等級稱號。
縣(區)級體育部門審核二級運動員及以下等級稱號的申請材料。
第三章 申請
第八條 運動員在規定比賽中取得成績并達到相應標準的可以申請等級稱號。
第九條 各項目可以授予相應等級稱號的比賽須列入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年度競賽計劃,具體比賽、種類和名稱按各項目等級標準執行。
第十條 運動員必須在取得成績后的6個月內向所在地體育部門提出等級稱號申請,超過期限的不予受理。
聯賽和積分類比賽的成績以最后一場比賽的結束時間為準;其他比賽以取得成績的時間為準;排名以公布時間為準。
第十一條 申請材料包括《技術等級稱號申請表》和成績證明材料。
成績證明材料為比賽成績冊或獲獎證書的原件或復印件。
第十二條 申請相應等級稱號必須符合以下程序:
(一)申請三級運動員的,由運動員或其所屬部門將申請材料報縣(區)級體育行政部門審批;
(二)申請二級運動員的,由運動員或其所屬部門將申請材料報縣(區)級體育部門審核;審核合格后由縣(區)級體育部門報地(市)級體育行政部門審批;
(三)申請一級運動員的,由運動員或其所屬部門將申請材料報地(市)級體育部門審核;審核合格后由地(市)級體育部門報省(區、市)體育行政部門審批;
(四)申請運動健將和國際級運動健將的(軍事五項除外),由運動員或其所屬部門將申請材料報省(區、市)級體育部門審核;審核合格后由省(區、市)級體育主管單位報各中心,各中心審核匯總后報總局審批;
(五)申請軍事五項運動健將和國際級運動健將的,由運動員或其所屬部門將申請材料報解放軍體育部門審核,解放軍體育部門審核匯總后報總局審批。
第十三條 運動員或其所屬部門以集體球類或團體項目成績申請等級稱號,在等級標準規定的人數內進行一次性集體申請。
第十四條 運動員在同一項目里成績同時達到兩個以上(含兩個)相同標準的,應當提出一份申請。
運動員在同一項目里成績同時達到兩個以上(含兩個)不同標準的,應當就較高等級稱號提出申請。
運動員在不同項目里達到標準的,可分別提出申請。
第四章 審核、審批和授予
第十五條 各級體育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后1個月內完成審核工作,審核合格后按第十三條規定及時報批。
第十六條 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后的3個月內完成審批工作。
第十七條 審批授予部門授予運動員等級稱號必須以正式文件形式公布,公布內容包括運動項目、運動員姓名、代表地區(單位)和授予的等級稱號等。
第十八條 審批授予部門應當留存一份其授予等級稱號的運動員的《技術等級稱號申請表》歸檔。
第十九條 審批授予部門應當向獲得等級稱號的運動員頒發等級稱號證書和證章。
等級稱號證書內應當寫明運動項目、運動員姓名、比賽名稱、時間、成績和證書編號等,蓋審批授予部門鋼印后生效。
第五章 監督檢查和罰則
第二十條 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體育部門審核、審批和授予工作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審核、審批工作中違反本辦法的行為。
第二十一條 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對下級體育部門審核、審批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將有關情況和處理結果予以記錄,由監督檢查人員簽字后歸檔。
第二十二條 任何部門和個人發現體育部門在審核、審批和授予工作有違反本辦法行為的,有權向有關體育行政部門舉報,體育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有關體育行政部門,由總局暫停其等級稱號審批權1至4年;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有關體育行政部門給予通報批評或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交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職責的;
(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導致做出錯誤等級稱號授予的;
(三)不按規定的權限、程序和期限審批授予等級稱號的;
(四)變造或轉讓等級稱號證書和證章的;
(五)有其他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
有關體育行政部門審批權暫停期間,其所在地區的運動員等級稱號的審批授予工作由其上級體育行政部門代為行使;暫停期滿后,總局根據有關體育行政部門的整改情況,作出恢復其審批權或延長暫停審批權期限的決定。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級體育行政部門應當撤銷授予的等級稱號:
(一)有第二十三條規定情形之一,并授予等級稱號的;
(二)申請人在申請材料中弄虛作假的;
(三)其他在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情況下獲得等級稱號的。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等級稱號證書和證章由總局統一設計、印制。
第二十六條
解放軍體育部門審批授予解放軍運動員一級運動員及以下等級稱號,并審核解放軍運動員國際級運動健將及以下等級稱號申請材料;有關辦法由解放軍體育部門自行制定、公布并執行。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暫不適用于港澳臺和外籍運動員。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10月1日起施行。其他文件和本辦法不一致的,按本辦法執行。
附:
1、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健將技術等級稱號申請表
2、一級運動員技術等級稱號申請表
3、二級、三級運動員技術等級稱號申請表
4、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健將審核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7修正)
200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失效]
1979-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決定(2006)
2006-10-31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國營事業單位取得采礦權可以適用國營礦山企業取得采礦權的規定的答復
1989-08-15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機關具體產生辦法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2006-08-27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2017修正)
2017-11-17農業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3-04-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2012-07-30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2011-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基礎測繪條例
2009-05-12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04-21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
2009-01-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扶持生豬生產穩定市場供應的通知
2007-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溫度控制標準的通知
2007-06-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2007-04-2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01-29屠宰稅暫行條例[失效]
1950-12-19預算決算暫行條例[失效]
1951-08-19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國家貨幣票據及證券出入國境暫行辦法
1952-10-15